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深圳珠宝产业创新的思考
 
第06版:对话(综合)  加入时间:2007-8-27 14:57:43  □ 刘向阳 复旦大学MBA

编者按
      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深圳珠宝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始终萦绕在脑海,见之于行动。
      有人问:作为中国珠宝产业领军者,深圳珠宝产业如何才能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迎来产业的新的一次飞跃?
      他们答:深圳的珠宝产业须正视自己的短处与差距,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挥手告别简单来料加工的时候,在全力迎接品牌竞争的时代,深圳的珠宝业要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本报分期刊发《深圳珠宝产业创新的思考》一文,相信能给读者许多启迪。

 

  珠宝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这个古老的行业里年轻的深圳的珠宝产业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的龙头。简单的概括以前的产业发展奇迹可以总结为:一靠“天时地利”;深圳紧靠香港这个国际珠宝产业中心,在深圳开放的早期正好赶上香港由于人工和地价的飞涨,导致制造业的转移,深圳顺势承接了香港的一些传统制造业,这其中就包括珠宝产业。二靠“人多势众”;由于深圳先行一步地开放,有着众多的优惠政策和相对内地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中国人天生的心灵手巧,经过若干年的培养使得深圳拥有了十多万珠宝从业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从而聚集了人气。三靠“财大气粗”;等到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贵金属流通市场的开放,深圳的企业和个人相对内地的企业和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于是纷纷创业,以致深圳拥有了上千家的珠宝企业,形成了产业聚集。2006年深圳黄金珠宝首饰业的生产加工工业总值达800亿元,占国内珠宝市场份额的70%以上。目前,深圳已把珠宝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并雄心勃勃地希望成为世界珠宝产业的中心。
  在辉煌的成就后面深圳的珠宝产业却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天时地利”不再;由于中国的全面开放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外资进入中国可以考虑全国布局。像珠宝产业这样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深圳相对高的劳动力成本,对外资珠宝制造业企业已不是再是首选之地。相对而言,主要由港资珠宝企业聚集的番禺珠宝产业飞速发展已成为深圳珠宝产业在全国领先的强劲竞争对手。二是,“人多势众”难长久;以目前高昂的物价和房价,高额的生活成本对于人数达十多万的珠宝产业工人来说很难在深圳扎根,深圳看来不是他们的久留之地,一旦外地有珠宝企业以相对优惠的条件相邀,大部分人可能会义无反顾地投奔。近的地方深圳与番禺的珠宝人才交流非常频繁,远的地方像青岛欧陆之星开厂,深圳的珠宝人才都是批量输出到千里之外的。而相对较高的人工成本和高于其他地方一两倍的房租已成为一些企业外迁以降低经营成本的充分理由。三是“财大气粗”不再是一个地方产业有所作为的充分条件;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资本是流动性最大的,资本逐利的本性注定是流向边际利润较高的产业和地方,在全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开放的条件下,产业发展与当地本身的资本是否充裕相关性不大。从股市,房市的火爆可以看出,中国已度过了资本饥渴的时代。可以说不管哪个行业,哪个地方,甚至哪个人,只要他有“亮点”给资本以回报和信心,他就能吸引资本,聚集资本。从这点来说资本已不是深圳珠宝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前面所提到的“亮点”,持续的创新能力。
     在英文中“创新”这个词——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是在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他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开拓创新,生产要素创新,制度的创新。本文按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的五个方面探讨深圳珠宝产业创新的可能和机会,进而讨论产业相关的各个层面在创新中所承担的角色。希望能抛砖引玉地引起深圳珠宝产业的从业人员和关心其发展的人共同思考和讨论。
  产品创新,就是采取一种新的方法设计或生产一种新的产品。其中,产品创新包括:新的产品概念的引入:如何从潜在客户的心理细分中找到能引起共鸣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新的产品设计元素的提取:如何从传统文化、时尚潮流、民族风情、成长经历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提取表现元素;新的款式开发:通过产品概念的共同表现元素的组合搭配,包括图案搭配,颜色搭配,材质搭配,甚至服饰,场景的搭配和组合构成新的产品和产品系列。
  这里产品是广义产品的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从产品的整体概念的角度来看,目前深圳珠宝产业的产品设计的概念大多数停留在美工设计,更好一点的是艺术设计的阶段,离整体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有相当的距离。也就是这种理念的差距使得深圳珠宝企业难以产生原创性的设计突破,还在处于向世界先进同行模仿和学习的阶段;也就是这种理念的差距使得深圳珠宝企业目前还难以产生象Catier和Tiffany这样领导世界潮流的品牌。
  客观地讲,我们不能说首饰行业缺少新产品。单拿钻石首饰来说,每个钻石首饰公司不管是原创,还是仿造,还是抄袭,每年都要推出成百上千个新款。每个首饰柜台不同款式琳琅满目。但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针对情人节,结婚,订婚,结婚纪念这样一个婚庆市场;其题材的挖掘只是延伸了DTC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阐述的钻石的一个耐久性的特征,来表达人们希望爱情婚姻天长地久的渴望,这当然是钻石首饰最大的诉求点。仅仅对钻石多个特性中的一个特性的成功阐述就可以让DTC在中国取得空前的成功,而这种垄断性的成功似乎让整个行业都无法跳出它思维的束缚。
  其实,钻石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性:钻石是最硬的材料;钻石代表最高的品质和顶级的身份;每一颗天然的钻石都有唯一性;钻石是最便携和保值的财富;钻石代表极度的简洁和纯净等等。充分挖掘钻石的每个特征都可能开发出一大类产品和吸引相应的客户群。比如说:既然通讯,银行,保险,网站,球会等所有商业组织都把它的顶级客户或会员叫做“钻石会员”。如果真的给这些”钻石会员”一件真的钻石饰品,是不是会让这些会员会有更真切,实在的“钻石会员”的体验呢?而这种体验的实现绝对可以增加高端客户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是值得投入的双赢合作。限于行业对钻石理解的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还没有一家珠宝公司面对面地和中国移动,招商银行,中国人寿,腾讯这些公司去探讨实现这种体验的可能性。
  首饰行业的市场开拓创新可以无限的。按照营销学将市场营销的活动归纳为4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这四个维度的任何一个改变或四个维度的组合的改变都可能是一种创新。
  相对来说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创新,深圳的珠宝产业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到目前为止深圳珠宝行业拥有的16个“中国名牌”,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因为这个方面的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有很强的创新动力。我们也确确实实在展会上和广告中看到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展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尽管在国内市场上不断推出各种新的产品和营销手段,但是由于缺少高端的综合人才和文化底蕴,总体还是缺少创新的设计理念,系统的营销战略。大部分还是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少数处于“点子”创新和模仿改进阶段。所谓模仿改善是指借鉴别人的创新成果进行改善。所谓“点子创新”是指领导者或员工的偶然的灵感得到公司的重视得以实现的创新。因此,对企业来说缺少系统性,方向性和持续性的创新。可能有时抓住一个“点子”可以使一个企业短期快速发展,也可能一个“点子”的失误导致一个企业没落。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创新不断,因为深圳人绝不缺乏“点子”和模仿能力。但仅凭“点子”和模仿能力,深圳珠宝企业想要造就世界名牌,百年老店和领导世界时尚潮流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首饰市场营销的手段何其相似的原因。不管店面的布置,销售渠道,广告设计感觉都看上去相似。就连最应该个性化的品牌名称和标识都有很多近似的,当然,其中有不少商家是刻意模仿“蹭牌子”,另一方面,也反映整个行业缺乏想象力,路走得不够宽。“蹭牌子”的商家固然是无能;被人“蹭牌子”的商家,那么容易被人模仿也是由于没有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和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来抛开跟随者。
  比如我们可以设想,珠宝企业卖珠宝是不是一定在珠宝店或柜台?对一个服装品牌或服装风格的喜好,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珠宝厂商能不能生产与一个服装品牌风格相匹配的首饰,并通过服装的销售渠道找到对应的目标客户。这相对于珠宝只在专业的珠宝柜台卖来说,既是一个产品设计思路的创新,也是一个市场渠道的创新。
  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创新,深圳珠宝企业不是缺少动力而是能力有所欠缺。这种能力的欠缺反映在两点:一是企业实力不够,有时对系统性的,涉及面大,时间长的大的创新项目难以支撑,不敢或不能承受创新的风险。二是缺少眼界开阔,综合素质高的全面的人才去发现问题和机会,并加以解决和利用。
(未完待续)   

关键字 
第06版:对话(综合)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