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玉雕产业的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
 
第09版:论坛(会展)  加入时间:2016-8-15 10:52:53  byszk

□ 刘春明

      国粹“玉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用于祭祀的神玉,到象征权力的王玉,再到步入寻常百姓的民玉,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这门古老的技艺也随之在民间生根、成长,并成为中国文明的文化符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民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器物的怀念得以复苏,“玉雕”形成规模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经过数年沉淀,当前的玉雕产业告别了快速发展时代,进入了一个充满理性、需要提升文化内涵、提倡精工细做的时代。

 

      一、不同时代玉雕产业状况分析
      (一)古代玉雕起源与发展
      中国制造玉器、使用玉器起源于8000年前的石器时期。人类审美意识开始萌生,将一些美丽的石头制成了装饰品佩于身体,美石即为玉也。如玉环、玉璜、玉玦、玉珠等。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上古玉器发展时期,玉制品以璜、璧、环、琮以及龙和多种原始宗教玉图腾礼器为主。玉件粗犷、洗练,造型生动,琢玉技术以圆雕、浮雕、透雕、线雕为主。
      夏商周三代进入礼制时代。“礼制玉”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用于统治阶层大额财产往来支付,装饰品、摆饰品日益丰富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用佩玉成为主导,夔龙、夔凤、勾连云纹等装饰纹样形成风格,雕工也更加工整。
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又一个高峰。崇尚生前佩饰玉石,随葬也不离玉器。造型浑朴,琢工厚重。出土的玉器作品“九窍玉”、“金缕玉衣”、“玉枕”等。为后人瞻仰。
      唐代玉器佩饰的纹样以佛、飞天、仙女为主。出土量少但琢工精致,形象饱满、灵动。
      宋代兴起的藏玉雅风,使玉器不再为统治阶层垄断,制作数量增多,品式丰富,作为宫廷手工艺术在北京得到了新的发展。
      元代也是北京玉器的兴起时代,祖始人为元道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北京“白云观”立有“玉行长春会馆碑记”碑。描述了北京元朝玉器制作行业已颇具规模。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玉器制品“渎山大玉海”就创制于元,现于北京团城中。
      明代除民间作坊,宫廷中还有御作。良师云集荟萃。其中陆子冈以工巧艺精闻名京城。工艺日益精湛,薄胎技艺和掏练子技艺问世。
      清代由于皇宫和民间尚玉、藏玉风气浓郁,琢玉工艺达到历史最高峰。器皿多仿青铜器,摆件题材形式多样,人物、吉祥图案、花鸟、走兽等极为丰富。现留存有逾千公斤重的大型玉山子,如:“大禹治水图”、“秋山行旅图”、“会昌九老图”等。
      现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古代和上古玉器三万多件,这些玉器既是珍贵的文物,同时也是中国特种艺术形式的艺术品。这些传世的玉器反映了历史不同时期艺术形式、工艺技艺以及玉质形态上的不同手法和风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典藏与骄傲。
      (二)近代玉雕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玉器不再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不再是王权的象征,成为手工业的一部分,进入万千百姓家。 1949年后,随着国家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玉雕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手工艺术备受国家的重视,玉雕制品作为国家礼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带动了玉雕产业的再次兴起与发展。中国近代玉雕产业以计划经济概念蓬勃发展,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生产制作的玉器作品由国家外贸局统购统销,制作企业没有销售概念,一个理念即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国家出口创汇、为国家输送珍精品国礼尽职尽责。人才如林,技艺精湛,原材料供应充足,市场稳定,设备不断改进,玉雕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重传统、 再创辉煌的恢复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玉雕业告别了原有单一的外销渠道体系,走向了外销与内销玉雕市场共同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北京、天津、新疆、上海、苏州、扬州、广州、江苏、河南、辽宁、湖北、江西、福建、河北等省市约有玉雕从业人员逾万,逐步形成了“北派”、“南派”、“海派”、“扬派”四大派别。并产生了大量珍精品。如“北派”玉雕杰出代表单位―――北京市玉器厂,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发源地,八十年代连续八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用十年时间为国家制作完成四件翡翠国宝——“岱岳奇观”、“含香聚瑞”、“四海欢腾”、“群芳揽胜”,受到国务院嘉奖。同时承载着为全国玉雕行业培训输送玉雕技术人才的使命,承担国家出口创汇的使命,国家礼品的输送渠道。这一阶段,设计制作出大批进入馆藏的珍精品。如:潘秉衡作品白玉“观音嵌宝描金对盘”、王树森作品白玉“东坡夜巡”、 王仲元作品翡翠“三秋瓶”、 刘德瀛作品珊瑚“百鸟朝凤”、 宋世义作品珊瑚“麻姑献寿”、 李博生作品珊瑚“鼓上飞燕”等,现典藏于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成为了近代玉雕的杰出典范。
      (三)现代玉雕传承与发展
      “玉雕”行业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一段阵痛期,北京、上海、天津、扬州等地区的品牌玉雕企业,面临由计划经济过渡到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政策调整,玉雕技艺人才随着改期开放外资的进入,纷纷流向广东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为老板打工。当技艺与商业结合,人心的浮躁,设计制作出的玉雕作品商业充满商业气息,再加之经济危机浪潮的冲出,一度使传统玉雕逐渐萎缩,大批技艺人才下岗、改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器物的怀念得以复苏,人人爱玉、戴玉、玩玉、藏玉成为时尚。特别是国家颁布的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办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办法》的实施,使得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的玉雕制作技艺得以重视,国家传统工艺美术项目资金的补贴,使得玉雕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产业及技术工人的队伍迅速扩大,投入到玉器行业的玉石雕刻者已达到了几十万人。全国范围内兴建起来的古玩城、文化场馆都在吸引着大众创业,若将整个玉石产生链上的销售商、经纪人、投资者、收藏者囊括进去,会有上百万人在从事玉石行业。正因如此,催生出了玉雕产业的调整发展壮大,各方资本投入巨大。玉器的服务对象、玉器的交流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难以比拟的。玉器市场声威壮阔,打造了属于中国人的运营和消费模式,推动了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二、玉雕产业出现的问题
      (一)行业发展规划不健全
      1、产业结构松散,缺乏行业引领。
      (1)家庭作坊式:成本小,一家1-2台机器就可琢磨玉雕。工人没有绘画基础,琢玉技艺表现肤浅。以河南、辽宁地区为例,所谓典型的“扔下锄把,拿起玉石”,且从业人员数巨大。制作低档玉料小件,雕工粗糙,价格低,产量大。以云南、广东地区为例,由于地域处于边贸,接触高端原料方便,但技艺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高档玉料小件制作的首饰类作品为主,雷同价高,缺乏美感,产量大,高端原料浪费损失严重。这两类从业人员众多,一定程度上虽然缓解了地方就业问题,短时间内发展了地方经济,但设计理念陈旧,既不传统也没有创新,粗制滥造。复制雷同性强,产品品种单一化,这部分家庭作坊式的工作聚集着大量低端产业工人,很大程度上对玉雕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2)玉雕大师工作室:经过多年磨砺,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玉雕师创业成立了工作室。有部分大师为玉雕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具备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多为带徒传艺型结构组成。雕工精致,题材广泛,有精品出现。但迫于生计,设计、制作、销售、联系客户一肩扛,精力有限,大部分作品要与商业流通接轨。
      (3)成规模玉雕品牌企业: 多有一些传统品牌企业及有金融资本投入的玉雕公司,汇集国家级玉雕设计师。有实力资金投入购买高档原料或极具特殊风格美感的原料,有独立的创作设计、制作、销售、客户维护等机构维持良性运转。有能够进入馆藏的精品玉雕作品产生,也是玉雕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这其中有:北京工美集团公司、北京市玉器厂有限责任公司、扬州市玉器厂、金鹰集团等品牌企业。这些品牌企业在肩负着为国家设计制作国礼的责任,制作玉雕珍精品的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文明程度。但工艺美术企业在生产销售环节高达30.24%的税收、制约着企业难与和松散企业抗衡。
      不可再生的美玉在没有思想与品位的大环境中迅速开采雕琢,造成玉石资源严重浪费,导致玉料价格也在高昂挺进,市场竟争激烈,正规品牌企业、工作室的高税收(以北京市玉器厂财务部提供,玉器产品从进料到制作销售环节需要缴纳的税金达到30.24%,员工五险一金高额成本),使品牌企业商业性流通作品与松散型企业相抗衡失去了价格优势。
      粗糙的作品形成大量积压,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大师工作室、玉雕品牌企业难以抵挡低端琢玉大军的侵蚀,不可能行成行业引领力。
      (二)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玉雕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萃,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儒雅、精致、情怀的代名词。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艺术理论基础及技艺磨炼是很难产生大师及传世作品出现。    玉雕行业经过持续高潮期,产业已分布全国多个省市,由以北京、上海、江苏、河南、广东、新疆、辽宁等地为重。疯狂的玉石、惊人的暴利促使产业大军产生。这些玉雕从业者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艺术修养汲取不足,综合素质极需提高。但又是这些从业者才生产着大量简单又粗暴的机械加工作品,少有研究玉雕的文化内涵,而仅将此作为一门“生意”, 可以不断快速复制才是王道,迅速销售出去才是追求。快速回笼资金,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形成“千人一面”作品雷同的现状。缺少专业团队,策划设计和开发。
      近几年来,大量玉雕作品迅猛出现,作品雷同性高,创意性不足。高档原材料设计制作缺乏亮点,高端设计人才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民众对玉雕作品多样化的需求,且目前从事玉雕设计行业的人员中,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人员比例低,多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口传身教,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但具备理论修养、美术基础并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短缺。大部分中青年玉雕工作者在其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后很难有提升空间。所以,工艺美术玉雕创作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存在模仿抄袭之风
      当玉雕的商业价值被放大后,市场的繁荣、暴利的时代使从业者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扭曲。通过与玉雕师谈话,使我感知,在趋利时代,对从业者来说,什么原料卖得好就做什么原料,什么题材产品卖得好就仿制相同题材,不尊重玉雕设计师的劳动设计成果。由于玉石原材料形态、大小、色泽、密度存在差异,玉雕作品专利保护没有统一标准,没有行业界定,致使模仿抄袭、甚至仿冒大师作品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伤害到玉雕师的劳动成果,也使得收藏者在收藏大师作品时谨慎小心中也难免中招,买到仿品。
      (四)作品创新力度不足,同质化严重
      消费者对玉雕作品的时尚性要求越来越高。长久以来,北派玉雕以皇家风范大气典雅著称,苏州玉雕以空、飘、细、巧的风格闻名业界,扬州玉雕以山水造型闯天下,海派玉雕海纳百川,题材广泛。创作上虽然各具风格,精致度颇高,但是题材传统度高,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突出,这点在仿古题材的盛行上更为常见。消费收藏主体主要集中在特定年龄群体中。但随着消费主体结构的变化,收藏主体已年轻化,玉雕饰品的消费主体则更加年轻化、个性化,消费者对玉雕作品的时尚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玉雕饰品的时尚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个性化。
      (五)忽视艺术价值,片面追求材质
      当代玉雕从材料、题材、工艺和审美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满足了现代人欣赏、消费、收藏、投资和经营的需求。尤其是金融理念和产品的注入,使传统玉雕投资求回报的可行性得也实现,也负面地逐渐形成了收藏者以“材质”认定玉雕作品优劣的思维。这是非常不利于玉雕行业的健康发展的。还有一种现象是“拼工艺”,玉石是石之美者为玉,大自然赋予玉石的天然美感是物华天宝的美好,一味的拼“工艺”,拼“难度”,千疮百孔的造型把天然原料美完全破坏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三、调整规划未来发展之路
      (一)行业回归理性 市场优胜劣汰
      目前的玉雕行业告别了快速发展时代,行业回归理性、市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时代已经来临。有文化底蕴,独特设计理念的大师工作室及品牌公司逐步显现实力,缺乏资金支撑、投资眼力的经营者出局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玉雕,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必然会根据市场规律调整,去产能,推精华。玉雕制作从业者、商家都应顺应并调整方向,把握机会,优胜劣汰。同时在玉雕制作文化底蕴不发达地区,政策要适当控制其制作产业无度发展,理性回归。可从原材料市场的运作与销售带动区域就业,把有限的玉石资源呈现给更能使其成为极具文化品位的玉雕从业者。只有玉雕行业的生态链重新达到平衡之际,行业的理性回归、健康发展这路才能长远。
      (二)国家政策支持 培养行业引领人物
      玉雕市场无论在何种阶段都需要一批高层次的行业领航者。玉雕市场发展到今天,全国从业人员达数百万,虽然从业人员多,但真正的大家并不多,加之国内玉雕市场流派较多,在艺术评价方面仍各有差异。但不管怎么说,真正高层次的艺术是会引起共鸣。优秀的艺术引领者是行业保持发展前行的根本。
      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中国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到工艺美术行业,在玉雕专业中分配的学生中,他们以专业的绘画组能力,优秀的文化课功底,求学的进取心,在行业中历练成长,创作设计出大量玉雕精珍品。并成为后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李博生、宋世义、郭石林、张志平、王耀堂等。现在已在七十岁左右。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初引领着玉雕行业的发展。
      2、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上海、扬州等地都有专门的特种工艺美术技校(玉器、雕漆、珐琅、牙雕等专业),招收文化课好,动手能力强,有绘画天赋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学校,三年的专业课培训,从传统工艺美术理论到绘画艺术培训,一年的专业课实习,扎实的基本功,为行业培养了众多大师级人才。如吴德升、翟倚卫、刘忠荣、张铁成、苏然、蒋宏利、于雪涛、崔磊等,这批行业中的佼佼者年龄在四十到五十多岁之间,是玉雕行业领军人物中的中间力量。
      这两代人都是从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玉雕专业人才。当年的技术学校有着顶尖级的师资力量,有实习车间,有出色的生源质量,有生长成才的沃土。但这些学校在当年的历史阶段没能很好地存续下来,致使工艺美术人才出现了培养空档期。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3、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腾飞,传统工艺美术的复苏,得益于国家、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给予的政策与资金的巨大支持。 为了发扬和弘扬中国的手工精神,文化部日前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搭建起传统工艺与艺术、学术、现代科技、现代设计及当代教育的桥梁,明显提高传统工艺从业人群的传承水平,明显提高传统工艺为现代大众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传统工艺制品的品质和效益,明显提高传统工艺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着重开展三项措施: 一是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实施好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协调高校和企业开展更加专门的研修、研习及培训,帮助传统工艺从业者开阔眼界,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着重培养其走进生活的意识和追求精致与完美的手工精神;二是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创企业、设计企业和高校到民族地区及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包括各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工作站;三是支持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传统工艺展示和销售平台,帮助传承人推介传统工艺产品特别是创新产品。
      近几年来,除工艺美术学院以外的国内顶尖级艺术院校也在开设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且报名从事工艺美术专业者非常踊跃。以恢复“燕京八绝”为切入点的北京工美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工程,将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国家政策性支持,建造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教育基地,阶梯式地培养人才,成就大师,相信会代代频出具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物。
      (三)树立“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回归精致
      中国传统玉雕历史的发展脉络,传承下来的传世技艺与精品,无一不体现“工匠精神”。如最具个性特色的“痕都拉斯”品种技艺、薄胎“水上漂”技艺和“鸟张”老艺人张云和的“张嘴悬舌透爪”玲珑传神技艺等,均是玉文化长河中的技艺瑰宝。
      (四)品牌化、产业化运作成就未来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产品品牌不仅是一种标志、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示,它更是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创造能力以及商业信誉。
      “2015年7月,维格娜丝拟1.35亿收购云锦研究所,今年5月10日,又拟定增募资13.5亿元打造云锦奢侈品牌”。这被视为工艺美术行业内资本运作的一个大事件。下一步,会不会出一个玉雕品牌的资本运作呢?我们会期待。以北京市玉器厂有限责任公司、扬州玉器厂为例,一北一南占据玉雕两大流派的企业均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单位,老字号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三十名玉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这两家企业占到二十名左右。从建国以来创作设计的珍品玉雕不胜枚举,精美绝伦。但由于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的诸如退休人员众多(每家企业1000余人)、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使这些老字号品牌企业没能完全发挥其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需要品牌的重组,产业化运作成就品牌企业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有信心,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符号的工艺美术行业,已经再次做好准备,迎来了重视文化底蕴,倡导精工细做“工匠精神”大发展的最好时机,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展现在工艺美术行业人士的眼前。
      (刘春明,1987年毕业于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从事玉雕设计制作,在北京市玉器厂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北京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工作;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关键字 
第09版:论坛(会展)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