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中国人工宝石起源初探
 
科教之窗  加入时间:2013-12-9 15:12:08  □ 沈才卿

      中国人工宝石一般从1958年算起,因为这一年我国从原苏联引进了“焰熔法生长红宝石”技术,其实这是指的生长单矿物宝石的时间,若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对人工宝石的定义推算,笔者认为,我国人工宝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年前。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中,对人工宝石的定义及分类,得知“玻璃”是“人工宝石”范围内“人造宝石”中的一个品种 ,因此,它属于较早的人工宝石。
      玻璃可以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大类,并且,追溯玻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先人们制造玻璃的过程,是从不透明到半透明,最后才到透明的。古书上对这些玻璃有好多种叫法,现在,我们把这些古代的玻璃叫“琉璃”。对于人工宝石“琉璃”的起源,笔者总结一下认为有两种。其一,它与我国古代帝皇追求“长生不老药”有关、与道家丹术师“炼丹”有关;其二,它也与我国古代冶炼的发明如“炼铜”有关。它是在这些追求与冶炼过程中,无意中得到了一种副产品,一种宝贝,它就是我们说的“琉璃”。由此,我们可以追溯到我国人工宝石的起源在3700年前。

人工宝石“琉璃”起源说之一

      “长生不老药”是我国古代皇帝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千方百计搜罗人才,不惜工本要把“长生不老药”制备出来;道家“炼丹”是为了“成仙”,实际上也是为了炼“长生不老药”,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炼丹”行业和“炼丹人”队伍。
      追溯历史,“炼丹”业和“炼丹”术从西周或战国开始到元朝结束,纵横二千余年,虽然没有炼出“长生不老药”,却在“练丹”中,作为副产品的人工宝石之一的“琉璃”成功诞生了,并且在二千余年历代皇帝追求“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得到了茁壮成长,这就是笔者认为的我国古代人工宝石“琉璃”的起源说之一。
      这种起源说的根据可以从我国古代墓葬和遣址中出土的几万件“琉璃”制品得到证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墓葬和遣址中,出土西周、春秋和战国“琉璃”器二千多件,秦、汉“琉璃”器数万件。这些精美琉璃器的成份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铅(Pb)和钡(Ba),例如,出土于战国时期长沙楚墓中的深绿色谷纹“琉璃璧”,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下:SiO2(二氧化硅)38.3%;PbO(氧化铅)41.53%;BaO(氧化钡)10.37%,是典型的铅(钡)玻璃。这种独特的化学成份玻璃,除古代中国以外,古代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因为古埃及和西亚的古玻璃中含铅非常少,而西方含大量铅的古玻璃中从没发现这样高的钡含量,西方含钡较多的玻璃直到19世纪才出现,所以,出土的这些古玻璃是中国制造的。
      出土的不少“琉璃”制品是仿玉的首饰、项链、珠子、仿玉璧等,其它还有各种生活用品、装饰品、礼器、葬器、建筑用器等等 。因此,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我国古代就有用于仿天然宝玉石的人工宝石,并且,这些人工宝石伴随着我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一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人工宝石“琉璃”起源说之二

      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是我国的殷商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已经完全成熟。冶炼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辅料有含铅矿石及石英砂等,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铅在这里的作用可以认为是为了降低熔融温度的“助熔剂”作用。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的熔化,除了得到青铜外,在排出的矿渣中出现了副产品——有漂亮颜色的“琉璃”,这就是我认为的我国古代人工宝石“琉璃”的起源说之二。
      “琉璃”不仅在青铜冶炼中诞生,更是借用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到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青铜器生产中出现了采用模具浇铸的先进方法,青铜器的形状由模具决定,这些模具当时叫“范”。“琉璃”生产采用了青铜器制造的这种工艺——范制法,就可重复浇铸出有一定形状的琉璃工艺品,如在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上镶嵌的就是“琉璃”,两块中有一块“琉璃”内含一个较大的气泡(是玻璃熔融液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是玻璃质产品的鉴定特征之一),由于剑格上的“琉璃”需要一定的大小和形状,故推测是将高温玻璃熔液直接浇铸在制作好的“范”中,再使用外力加压成型的。此外,推测大量的“琉璃璧”也是用此工艺进行生产的 。由此可见,纯熟的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确促成了“琉璃”的产生、发展和生产。在战国和汉代多有青铜和“琉璃”组合的首饰以及工艺品就是例证。
      我国明清时期,“琉璃”工艺主要体现在制作珐琅工艺品和料器如鼻烟壶等工艺品上。
      综上所述,我国人工宝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春秋战国到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期,即距今3700年至3200年前,在这些年代中,作为人工宝石之一的“琉璃”,对人们的生活、宗教、礼仪、祭祀、陪葬等活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玉的仿制品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笔者对“我国人工宝石的起源”的初探,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 
科教之窗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