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玉文化和玉雕产业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7-11-26 10:01:46  □ 北大美术资源艺术学院教授 王金兰

首届东方晓鸣“爱玉杯”玉文化
征文大赛入围作品选登

   由北京东方晓鸣珠宝有限公司发起主办的首届“东方晓鸣·爱玉杯”征文大赛,已于8月19日在东方晓鸣玉文化传播中心举行颁奖典礼,至此,本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历时近三个月,共收到来自东方晓鸣公司和全国各地爱玉人士的征文投稿200余篇。在行业内外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经过评委的层层选拔,最终有25篇征文入围。其中,12篇摘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奖金捐助给了“东方晓鸣希望小学”及希望基金。在此,我们将这些获奖作品部分选登,以共同传承、弘扬经历了8000年历史长河的冲刷、积淀,至今仍闪耀着无尽生命力的中华民族瑰宝——玉文化。

      一、生产劳动创造了中华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她独特的魅力。她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生产劳动的活动创造了文化;文化活动又推动了生产劳动的发展。这一互动进程,历经了几千年。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文学、戏剧、传统工艺、人文道德概莫能外。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了无数闪光的瑰宝。玉文化就是闪光的瑰宝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外国赞誉她为“东方艺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有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中国的艺术里面有玉器,而西方没有。玉器不仅是一门艺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观念,它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所形成的不同特点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玉互动的理念
  中国是“玉的国度”。我国人民历来有崇玉、爱玉、赏玉、玩玉、佩玉、藏玉的理性行为。甚至于把这个理念提升到一个理想而鲜活的境界。从而把玉视为美好、高尚、富贵的象征,乃至神灵般的存在。“君子不可无玉”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于是乎人们就用人的美德来读玉;又用玉的品质来比照人。“五德”、“九德”、“十一德”在人、玉之间互动,倒也贴切和顺理成章。
  三、玉文化独有的魅力
  玉石乃美丽的石头也,是大自然孕育并施舍给人类的瑰宝。它静悄悄的沉睡于地下,或顺水势漂流于河床。当您有缘得到了它,还不一定能认得它。因为它们有的施以障眼面纱呈现于世;有的就赤裸裸的推销自己。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问世,都会给人类带来吉祥。
  玉石是个特殊的载体。因为它本身就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果再把它琢成器就有更高的价值了。“黄金有价,玉无价”就是这个道理。我国玉雕界四大怪之一,已故著名老艺人王树森曾用通俗而精辟的话说,我们是卖手艺而不是卖料。要用高超的手艺,给本来就稀罕的玉石注入高附价值的元素。要创名牌,出精品。玉不琢不成器,琢成什么器呢?几千年来,我们的祖辈就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畅游、寻觅。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巧妙的艺术构思把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宗教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乡野人物、历史人物,以及花草鱼虫、鸟兽器皿等精雕细刻在美丽的石头上,从此,美丽的石头就成了玉器,其品质、品位举世无双,令人叫绝!赢得历代帝王、贵族以及文人雅士的钟爱。温婉、美丽的玉石承载了丰硕的中华文明。这个互动过程,充分展示了玉文化的独有魅力。在八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玉雕工艺品走过了一条从制造生产工具——神玉——王玉——民玉的发展道路。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玉雕工艺品的设计品种、器物造型不断变化,纹饰花样多姿多彩,琢工精致,细腻夺神,从实用器件到装饰饰品,每件器物都有耐人寻味的名称并赋予丰富的文化涵义,用途也很明确,从而形成了一套世界独有的玉文化。
  四、不要自毁市场
  一件好的玉器件创作,少不了丰厚的文化支持,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势。前人为我们开辟了玉文化的大道,我们应该把她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它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美。我们应借助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追求玉器的意境之美。
  玉文化推动着玉产业的发展;玉产业又丰厚了玉文化。我们有很厚的文化底蕴,古代的、现代的仍应发掘,当然,更重要的是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不强求一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显八仙过海之能。而我们的玉产业呢?笔者认为有商酌的地方:一是急需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艺水平,摈弃粗制滥造的产品,不要自毁市场,毁掉市场,最后就会毁掉自己;二是要珍惜不可再生玉石的资源。
  五、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玉器是商品,同时也是艺术品,但不是必需品。只有国家兴旺了,玉器才能兴旺。玉文化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玉器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市场销售情况调查显示:普通百姓戴玉、购玉者与日俱增。今逢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国泰民安,市场兴旺,正是玉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让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去书写浓彩重墨的一页吧!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