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国外证书水分大 消费者小心被忽悠
在2009年流通领域珠宝首饰商品质量监测抽样检验中,国检中心发现,带国外证书的钻石产品中,不合格的占87.5%
拍卖收藏 加入时间:2010-4-6 10:08:40 宝玉石周刊
本报讯 (记者 逍遥) 记者日前在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检中心)举办的3·15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09年,国检中心在市场抽检过程中发现,国外证书存在严重问题,消费者应该慎重对待国外机构出具的宝石鉴定证书。国检中心提醒消费者,国外证书水分大,消费者小心被忽悠。
2009年,国检中心遵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年流通领域珠宝首饰商品质量监测抽样检验工作》的规定,对全国6个重点城市(包括天津、沈阳、太原、武汉、重庆、杭州)流通领域的41家企业进行抽查,共抽取75件商品。其中涉及钻石产品60件,合格44件,不合格16件。在16件不合格的钻石中,附有国外证书的有14件,占不合格钻石的87.5%。主要不合格项为分级不准确,如:颜色级别“H”色标示为“G”色,净度级别“SI”标示为“VS”等。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首先,国外检测机构基本上属于商业性实验室,其检测尺度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同时,多家国外检测机构所依据的技术规则更是参差不齐,而且与我国所执行的国家标准相差很大。这些国外检测机构针对国内主流销售的小于1克拉的钻石出具的检验证书普遍存在尺度宽松、级别虚高的问题。这对国内逐步完善的国家钻石分级体系是一个很大冲击。
其次,这类具有虚高的颜色级别或净度级别的国外证书,受到部分企业的欢迎。销售企业以“国际证书”作为销售的卖点及促销手段,从钻石的级别差异中,获取不正当的利润。据业内人士计算,在零售市场中小于1克拉的钻石,净度或颜色级别差一级,价格的差价可以达到上千元甚至几千元。这类具有虚高的颜色级别或净度级别的钻石,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再次,国外检测机构以虚高级别的“国际证书”为优势,争取到部分企业与他们合作。这种不正当的竞争严重损害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及国内检测机构的合法利益。
国检中心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珠宝类产品时,不要轻信、“迷信”国外证书,一定要认准国内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而且在确保证书真实有效的同时,应确认证书与所选购产品的一一对应性。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高价值的珠宝产品时,一定要到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具有品牌的珠宝类产品。
关键字
拍卖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投稿】
【论坛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站导航:
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诚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网站地图
|
网上书城
|
联系我们
|
网友投稿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
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
昌龙网络
(
B2B
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