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问:“此件是不是玉羊?”观此圆雕件乃羊角、羊尾,但却是马嘴、马鼻、马蹄,难道此物是臆造品,难道是天禄、辟邪、瑞兽…?笔者细细查看,均不能对号入座。那么,如何来认定此圆雕件有无价值,又有多大价值呢?笔者想这应该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从玉质入手,因为质地直接决定价值。据笔者观察,此雕件当为和阗优质白玉,它温润而泽,缜密以栗,从质地、光泽、结构等特点看,也只有和阗玉才具备;俄玉白而干,无油润之感,有太过白而“火”之嫌;青海白玉料却是白中泛青,像人脸被打青的感觉,这与和阗白玉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感觉,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玩玉、鉴玉知识和经验才能知道。而当代仿品首先很少用和阗白玉料,原因是和阗白玉料目前炒作成了天价,没有谁会杀鸡取卵,作此蠢事,所以,多用不值钱的玉料以次充好,这就是如今市场上最流行的遍地是“和阗白”了。还有一种与出土玉近似的玉料,看起来像出土玉,只要细心用放大镜观察,当不难发现为杂玉料之本色作伪也。 笔者观此物“臣”字眼有战国风格,羊尾尖锐,头部和蹄等部棱角均刚劲明确,线条清晰利落,耳部掏堂光洁明亮,一丝不苟,因在地下埋葬年代久远,在高倍放大镜下观查,蚀孔内沉淀物很杂很厚,从整个器物观查有些地方偶见微尘状的朱砂,这正是早期工艺的特点。观谷纹出芽规矩,用放大镜看有毛刀痕,而在谷纹上部有两阴刻勾云纹排列,“羊角”扭丝纹有典型战汉风格,其琢工之精细,凸起阳线多起棱,有刺手感,这是战国时期最为多见的常用纹饰。因战国铁器出现,对制玉工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使制玉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此玉雕立体观赏件是这一时期被人们所神化了的想象中的动物,而“羊”乃吉祥祥瑞之兽也。此物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生机,其实这种奋发的气势和艺术的活力,也是这一时代人们的精神所在。其时代风格当在战国与西汉之间,其原因是战汉时代近,而秦之朝代较短,因此学术界有“战汉不分”之说。为慎重起见,笔者也借用“战汉”一词,而笔者收到较认可的说法为“西汉”,可供一说。 再观沁色,当是鉴定真伪之关键。曾有“玉有五色价抵十万金”之说,其意思是说五色沁的玉开门,看老。其实认定真伪并不难,伪者沁色无过度变化,而真品生坑沁色有千万变化,过度特征有微妙之感,沁之入骨,这是现代仿品迄今无法做到也达不到的高度。 而观此收藏之物,远看造型雄伟,气魄宏大,若用放大镜观察细节,沁之变化自然,因长期受地下地质不同成分侵蚀,在皮壳上产生了不同矿物质遗留的自然沁色,但白玉特征仍很明显,这与伪造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为此,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没有找到同类器,但从雕工看时代特征明显,因此笔者认为此雕件当是战汉玉雕的代表精品。 此件圆雕,从斑驳自然的各种沁蚀分析,当为生坑开门之品,观之器物为陈设品,也是把玩之精品,其用优质和阗白玉而重约2.5公斤,实为历代出土实物之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