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石文化有着近万年历史,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则将玉重新赋予了时代意义,这些都与我国大众的消费习俗有着解不开的情结。玉石作为时尚品的投资近年来直线升温,不论翡翠与和田玉,还是后来居上的昆仑玉、黄龙玉,甚至于砭石等,价格都在不断攀升。市场上销售的上等玉器价格,在去年度翻了不止一番,尤其是高档翡翠价格涨幅更大。 玉石的投资,主要包括新疆和田玉、缅甸翡翠、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的绿松石等。由于玉石体积小、价值高,因此和黄金一样,其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它既可以凭借其天然美姿使人们怡情悦性,又可以帮助人们积累资本,成为当代最具魅力的时尚品投资之一。
市场需求旺盛 价格不断上涨
目前,中国玉石的内需极其旺盛,供需缺口较大,以中国地质大学珠宝一条街商家所售的玉器为例,到珠宝商店买玉器的消费者很多,特别是周末,可以说是顾客盈门,应接不暇,交投活跃。 从市场的情况看,许多玉器产品如高档的手镯、玉佩、摆件等价格较去年都高出了几倍。玉种好的,底子透明的上好品种,实际价格已翻一番。因此,珠宝商手里的玉器商品,即使是卖不出去,存在手里也会增值。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今年如果对玉器价格上涨持币观望,明年可能就会对玉器价格的坚挺叹望。2003年,笔者以850元价格,从一位老校友手中购买的一只品相不错的玉手镯,现在在珠宝卖场里的商家居然已开出了6000多元的价格。以前标价2000元的玉器,现在卖到20000元。许多商家反应,去年广州进货,发现当地的高档翡翠价格竟然在一个月内涨了20%~30%以上,从2010年2月开始,玉石价格好像每月都有20%的增幅,成色好一点的翡翠摆件几乎一天一个价,天天都在小涨,现在商家手上的玉器品种,用同样的价格再去进货,已不可能买到了。许多商家到广州去进货,转了一圈,空手而归,原因是感觉价格高得有点离谱,不敢冒然进货了。由此可以看出,玉器的价格已在强势的上升通道中,不少商家对玉石价格持续上涨均有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很多商家甚至有可售可不售、等待观望的心理。
资源稀缺 人工成本上升抬高玉石价格
如今,玉石是珠宝市场中高度稀缺的资源,从市场供求矛盾看,由于玉石的产能远远小于市场需求,各种成本的上升抬高了玉石价格。 近年来,上等玉石原石开采已近枯竭。矿脉成熟的老坑翡翠产量越来越低,而新坑由于成色不尽人意,开采量直线下滑,有的新坑1年也产不了几吨上等原石。据网上资料显示,缅甸政府统一调配物资和资源,一方面限量开采,另一方面限制上等玉石出境,上等原石资源短缺,只剩中、低档玉石资源,导致市场整体翡翠质量的下滑。从去年起,玉石市场间接抬高了高档翡翠的价格。其次,各种成本上升。缅甸的原料、中国的玉工,仍上演着几千年来延续着的玉石传奇神话,形成一支非常牢固的玉石产业链。近些年来,缅甸玉石采掘成本不断增加,由于资源匮乏,玉石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开采的工程量也提高了许多,因此,各种开采机械所需之人工成本、燃油成本均在上升;在国内,CPI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在小通胀的压力下,柜台费、营业员工资、进货成本都在上涨,致使玉石原料的下游产业成本居高不下。
消费理念变化 促进玉石市场繁荣
随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费需求直线升温,同时,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使得中国百姓消费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更加追求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享受及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玉石的价值被再度发掘,促进了玉石等奢侈品消费的升温。有资料显示,我国云南的瑞丽、昆明、腾冲;广东的广州、四会、阳美、揭阳;河南的南阳镇平;江苏的扬州等地形成了重要的玉器集散地,俨然一个玉器销售王国。 中国有乱世黄金、盛世玉的传统投资理念,这本身就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玉石消费市场,现在许多消费者有着只羡玉石不羡金的情怀,从而促进玉石市场的繁荣;
高档玉石是珠宝市场的短板
玉石是珠宝市场中的短板,这有多个含意:其一,玉石资源的严重匮乏。玉石资源不可复制的特点,使它永远具有资源上劣势,价格上优势的特点,“黄金有价,玉无价”,从古自今都彰显了玉石的黄金身份。因此,玉石也是珠宝销售中利润最不错的高档消费商品;其次,构成玉石的品种往往是优劣不齐,但玉石市场的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玉石消费的水平。比如,玉的质量分A货、B货及C货。A货玉是市场中“木桶”的短板,B货和C货是市场中的长板,问题是“长板”是玉石销售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会影响到整个木桶的蓄水质量(玉石销售水平)。其三,“木桶理论”还告诉我们玉石商家也有忧患意识,如果他们认为玉石市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他们就会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其实,黄龙玉与昆仑玉的价格上涨,实则是玉石市场补上的玉石资源短板。从炒作角度看,一个品种被炒高以后,市场会寻找下一个对象,形成市场的短板。因为黄龙玉、昆仑玉与翡翠、和田玉一样,是具有美感的、稀有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因此,与其说黄龙玉、昆仑玉是继翡翠、和田玉之后的时尚产品资源突围,不如说是消费者的移情别恋。
玉石成为投资品是必然选择
我国的投资渠道总是在随着经济调控的政策导向而变化。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楼市形势急转直下,在挤压楼市泡沫的同时,炒作房价的风险越来越大;加之同期股市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股指下跌了1000点左右,大盘震荡了半年。另外,去年央企重组,国进民退,淘汰过剩产能,基本退出煤炭行业的山西煤老板,手中虽握有雄厚资金但又面临投资方向的选择,他们将目光转向容易收藏、携带、保值和变现的翡翠玉石等投资品;加之玉石与古董、书画等其它艺术品相比,用仪器鉴定反而较容易掌握。据了解,到缅甸进货的新手,身旁不乏懂得玉石鉴定的人。同时,玉石也是热钱投资者规避潜在市场风险的理想品种。由此可见,2010年整体经济悄然发生着转型,宏观经济多次调控压缩了地产业吸纳资金的空间,银行业被坏帐阴影所累,邮品收藏市场自1997年以来已持续了10年的低迷,巨量的存量资金必然要寻找保值增值的出路,转向钱币、黄金、玉器翡翠等玉石价格这些跟保值功能沾边且可以容纳资金的品种。玉石价格去年随着CPI上涨就上了一个台阶,这其间又经历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几个玉石上涨高峰期,大量投资资金从楼市、股市、煤炭、邮市转向了玉石收藏,玉石资源成为流动性资金蓄水池,成为玉石涨价的隐形推手。所以,高端玉石价格的突然暴涨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股市的低迷、邮市收藏品市场不振有很大关联。
专家指出:玉石投资需理性
面对部分玉石“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上涨,“游资炒作”常被视为玉石上涨“顺理成章的理由”,明智的投资者,总是将资金投向稳定的增值投资品。如果玉石的上涨背离了市场规律,这种投资是非理性的。从历史文化的观点看,和田玉从商代晚期开始就开启了采掘的序幕,作为谦谦君子的佩带已有5000至6000年的历史。与和田玉一脉相承的昆仑玉,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原与西方的贸易之路上,昆仑玉就是重要的大宗商品。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学者考古鉴定,距今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喇家遗址、都兰古墓等文化遗址中,都有青海昆仑玉成品及半成品。翡翠作为慈禧的宠爱已有300年的历史。几年前在云南省滇西边境龙陵县发现的黄龙玉,自面世后,受到人们的热捧,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几毛钱1公斤涨至上万元,期间不过只经过了6年的时间。对于玉石的投资,谁更有价值,谁更有升值空间,经验丰富的玉石专家和精明的商家一般选择承载有厚重文化的玉石。有资料表明,武汉的玉石市场上黄龙玉销售就火不起来,火的还是翡翠、和田玉、钻石、黄金等主流投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