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新玉买质古玉买真
——玉器鉴定专家吴念亲解读玉器投资
拍卖收藏  加入时间:2012-5-28 15:01:46  宝玉石周刊
  玉文化在中国已有八千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从古到今,中国人对于玉情有独钟。近日,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吴念亲在微博上为藏友们讲解玉器门类,并认为,玉器是不错的投资方向。他介绍玉器投资一般集中在新玉和古玉两大门类中,并告诉藏友们“新玉买质,古玉买真”。
  新玉指民国以来制作的玉器;古玉包括高古玉和明清玉两部分,高古玉是指汉代或汉代以前的玉器。吴念亲说,短期投资者大多把目光投放在新玉上,新玉一定要买品质好的,因为高品质的玉料越开采越少,物以稀为贵,升值空间比较大,“即便短期内升不起来,也不用担心,绝对跌不了,能保值。”
  相比之下,珍贵的古玉增值较慢,属于长线投资。以明清古玉为例,真的玉器每年能增值30%左右。他提醒玩家,投资古玉要特别谨慎。一些新入市的投资者看到便宜货,觉得买入价低,结果买回来是假货。
  吴念亲说,判断一件古玉器的真伪,需要从料、工、形、纹、沁5个方面综合考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观察玉料和辨别工艺。
  “工艺易仿,料不能仿,判断古玉的真伪,研究玉料最为关键。”他说,每个历史阶段,玉器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比如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温润细腻的新疆和田玉和晶莹剔透的缅甸翡翠,如果有人拿其他地方的玉料仿造清代玉器,行家一看就知道用料不对,肯定是假的。
  “不过玉料有时存在迷惑性,最厉害的仿品是老料后工的玉器,非行内人,一般辨别不出来。”此时则要看玉器的制作工艺,观察皮壳包浆是否是新做上去的。吴念亲说老料后工的仿品,在制作过程中必将破坏掉原件的皮壳包浆,然后人为制造新的皮革包浆,见多识广的行家从这一点上,也能辨别出古玉的真伪来。
  “如果料子对,工艺上的皮壳包浆没有被破坏,综合这两点辨玉器真伪,十拿九稳。”吴念亲说这是一条辨别古玉真伪的捷径。但面对国宝级的玉器时,则需要结合形、纹、沁三方面,综合判断。如果5组信息加以组合,都明确无误则说明是真的。如果出现互相抵牾的现象,就是“信息紊乱”,那么一定是伪古玉。(长江)
关键字 
拍卖收藏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