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玉雕
——玉雕大师商文仲的艺术人生
人物访谈  加入时间:2009-2-23 10:04:46  □ 本报记者 周慧民 刘栋 曾振文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玉所拥有的精神品格及玉雕所具备的艺术文化价值越来越受人们喜爱,而能深悟玉的品格,并以赤诚匠心把玉的这些品格融入到自己对人生对艺术追求中的玉雕人更值得人们珍视。商文仲就是这样一位玉雕人,他曾被业界崇为一代大师,在行业如火如荼的时期,又默默地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

老当益壮 精品迭出

       商文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走进玉雕行业的人才,真实见证了建国后中国玉雕发展的历程。
       花白的头发,短齐的平头,矍铄的眼神,憨实的笑容,古铜色的皮肤,朴素的衣着,这就是商老给人的印象。 “不行了,老了,眼睛都花了。”当别人夸他身体好时他说。然而他雕出的东西却丝毫不逊于眼明手快的年轻人。话间,商老拿出一件拇指大小的翡翠籽料来,“看,这是我花五百块钱买下的,闲下来时雕雕,这俏色怎么样!绝了!”看商老洋洋自得的表情,当说出京味儿十足的“绝了”两字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未泯童心写在脸上的率真。这件籽料观音还没有雕成,但那恬然的神态,惟肖的神姿已经清晰可见,冰红的俏色已被开成了净瓶的模样,观音的手指也已舒然成形,与牙签粗细相仿的手指精妙传神,让人难以置信是出自70多岁的商老之手。
       几十年来,出自商老的诸多精品佳作大都已被收藏者深藏,一件商老的《翡翠白菜》作品,1987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时,以500万港币成交;翡翠籽料《花木兰》被天津博物馆收藏;翡翠摆件《卧佛》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说话间一名曰《雏鸡》的小鸡出壳图玉雕吸引了我们,据商老说,此件是他平生最爱,无论谁出多少钱他也不会卖。谈到《卧佛》,商老师饶有兴致的讲了他与《卧佛》的结缘。《卧佛》是件完整的翡翠籽料,外面包有厚薄均匀的枣红外皮,内部水头十足,商老把它一份为二,下雕一卧佛,上为两仙女,其姿其神栩栩如生,内部又有两俏色绿点被取成两颗宝珠,更是锦上添花。

家境贫寒,砥砺“小艺人”

      当记者问起刚刚入行时的情形时,商老似乎有些隐晦,但记者早就听说他曾有过被朱德委员长称作“小艺人”的经历,那肯定是他人生中一段辉煌的历史。再三恳求,商老终于道出了那段苦涩而又辉煌的历史。出身贫困,又恰逢烽火战乱,商老自幼就目睹了许多人间悲剧,这激发了他今后在艺术道路上对美的追求与执着。商老小时候身材瘦小,用他的话说,肩上的枪头杵在地上能在身后犁出一道深沟来。但聪慧的他虽只读过短暂的私塾,打起算盘来却噼里啪啦,计算结果毫厘不差,凭借这门功夫商老小小年纪就在乡里谋得了一个会计的工作。不久,邻近的一个老兵看中了商老的聪慧与踏实,于是写一张纸条把他引荐给了当时的北京市白副市长。当时北京玉器合作社刚刚成立,正在招收学徒,白市长就把小文仲推荐进了玉器厂。这一年商老还不到16岁,却从此与玉结缘一生。
      那时能进北京玉器合作社的学徒大都是北京城里的孩子,在商老看来,他们都是“洋学生”。农村来的孩子在那种环境下内心的孤独与陌生感是可以想象的,但年少的商老却表现出他那个年龄的孩子所没有的成熟与坚毅。刚进玉器厂,商文仲对玉雕一窍不通,每天只是打扫车间卫生,给老师们端茶倒水。“那年代的老师都很保守,什么都不教,”谈到当时的境况,商老很平静,目光仿若看破尘世的佛陀,“你得全凭自己!”聪明心细的商老对学习达到了若渴的境地,老师不教,他就偷学。他当时进的是人物车间,老师们设计图样的时候,他就在旁边暗暗的观察,老师画画稿他就记下过程,老师不讲他就慢慢领悟,渐渐的对于画画的一些基本技巧,诸如线条的繁简、人物各部分的比例他都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办法。老师雕活时,他就拿块废弃的边角料依葫芦画瓢又雕一遍。很快,商文仲的雕件竟能混在老师们的雕件里让人难辨属谁。
  凭借聪明与勤奋,商老玉雕技艺突飞猛进,年纪轻轻就已在全厂出名,到1955年全国第一次评工资时,年仅18岁的他就被评为四级,每月可领58元的工资,比当时的厂长工资还高。后来就有了被厂里送往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被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接见的经历。

呵护徒弟  慧眼识宝

  有了少年学艺时的艰难遭遇,商老现在教育徒弟时可谓煞费苦心。“这些小混蛋啊!现在条件这么好,都是手把手的教,可他们还不知道操心,一有时间就玩游戏、聊天!”当记者笑言像商老这样有天赋的人也很少见时,商老严肃地说,我并不聪明,学什么东西关键就是一个“勤”字,不勤快点,只想偷懒是什么也学不成的。商老现在所教的徒弟们岁数都不大,在技艺上商老是师傅,他一丝不苟,不仅对徒弟们的雕刻学习严格要求,还很注重他们的个人品质。他说,在玉雕这行当做事,人品应该像玉一样纯洁无暇,如果人品不好,也出不了好作品。生活上,对几个徒弟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由于雕刻工作要常坐着,这很容易造成背部和眼部疲劳,几个不爱动的徒弟成了他经常数落的对象:你们别老坐着,没事记着活动活动,年纪轻轻可别落下病根!
  1993年,受朋友邀请,也是出于对“中国翡翠之都”的向往,商老辞去了在南阳的教学工作,只身来到云南腾冲开始了自由的翡翠创作生涯,并为当地培养玉雕人才。  
  在翡翠原料极为丰富的云南腾冲,商老如鱼得水,雕刻之余,逛翡翠原料市场成为他的一大乐趣。由于资金的原因,商老不可能像一些赌石买家一样凭借雄厚的资金往高档翡翠原料豪投,于是翡翠原料市场成了商老散步与淘宝的场合。通常,他对看上眼的翡翠原石会再三思考才做购买决定,这不是在考虑怎么讨价还价,而是在启发创作灵感,思考一件原料怎么构思才能让它的艺术价值最大化,这与只从怎样能最赚钱角度考虑买原料的商人有着迥异的出发点,而商老买回去的这些“顽石”设计雕刻出来却往往能增值数十倍。于是虽然商老所购原料大都是在市场上被众人不屑的顽石,但经商老慧眼识宝,天工巧作出来之后,都成了收藏者的争相据有的宝贝。刚到云南的第一件作品商老记忆犹新。当时商老初到腾冲,身无分文,靠给人做活挣得了3万元。商老用这3万元买了一块仔细斟酌过的玉石原料,加工成品以后根据玉雕业内不成文的规定“料半工半”,商老卖给对方6万元,这也成为商老在云南发展事业的第一笔资金,靠着这笔资金商老在腾冲办厂教学一晃就是10来年。而那件6万元卖出的作品不到一个月就被买家以60万元的价格再次转了手,一块顽石在90年代初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价值翻了十倍。而商老更愿说这是一个“缘”字。

淡泊名利 明辨是非 

  2002年,《云南经济日报》报道了商老在北京因买不起房子而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保存多年的几件翡翠珍品拿出拍卖的消息,所讲商老的状况甚是感人。了解商老的人都知道,商老是一个直爽而又自尊心很强的人,平时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向别人伸手,用他的话说,就是宁肯喝碗白开水填饱肚子饿到天亮也不求人。商老做玉一手绝活,他识玉,断玉的本领在珠宝玉石界也是有口皆碑,按业内不成文的规定,专家帮忙买了玉,如果赚了就要按玉石原价的百分比给专家识玉费,最高时可达10%左右,而大多数请商老看玉的老板,一次就是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元的货,有时还会更多,照这样,商老帮别人看几次玉就发了。但是,商老为人看玉从来不收钱。有一次他在玉石市场闲游时,看到卖方一块假玉要180万元,买方出到120万元,双方即将成交。他在一旁看急了:这样的玉白给我我也不要,是假的!买卖自然没做成,人倒是让他得罪了。

潜心玉雕,乐在其中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玉雕行业也悄然兴起了市场运作,艺术家们是直接参与到商业中来,把艺术当做是赚钱的手段,还是潜心创作或严谨治学,将艺术进行到底?面对艺术和金钱,个性鲜明的商老选择了后者。用他的话说,做艺术的人不要让自己弄得艺人不艺人,商人不商人的,最后落个一无是处,连自己是谁都不认得了。商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这些年来,与他同辈的师兄弟们现在都已是著书立说的名人,即使他教出来的学生大多也已经发财成名。然而商文仲长久以来仿佛是隐居于世,甚至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已经淡忘了这位也曾名震八方的大师。此次有幸采访商老也是托他一位弟子再三请求才得以谋面。而今的商老受一位知音的支持,在深圳一环境优雅的僻静之地继续着自己心爱的玉雕生涯。现在他把心思放在了培养弟子上,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商老与他的弟子们在玉雕艺术的乐园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从当初懵懵懂懂地走上玉雕之路,到今天把积淀一生的技艺专心致志地传授给后辈们,当总结这一辈子的玉雕生涯时,商老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玉雕,这里面的乐趣下辈子我也琢磨不完!”(本文所有图片为商老作品)

关键字 
人物访谈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