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治玉”要赋予玉以生命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
人物访谈  加入时间:2009-4-7 17:35:42  □ 本报记者 智卫民 刘赞军

      李博生进入玉雕行业转眼50年过去。琢玉带给李博生的已经不是一种营生,一种职业,玉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蒸笼居士”与玉结缘半世纪

      1958年李博生入北京市玉器厂工作,师从老一代玉雕大师王树森学习玉雕技艺。儿时的他就喜欢石头,经常把各种各样的石头捡来玩,没想到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石头”成了他最为亲密的朋友。
      他经常一连数月吃住在闷热的雕玉车间里,因而被人戏称为“蒸笼居士”,到30岁时他的技艺已经达到行里顶级大师的造诣。在他生命中他用智慧雕刻出了一件件完美的作品,但同时他也在不断的琢磨自己的人生。
      他曾经以为自己了解了玉,懂得了玉,但是当他了解到玉文化内容分为三大块,一个是材料学,一个是工艺学,一个是鉴赏学。他才认识到要了解玉的内涵,并不像完成一件工艺品那么简单,他当时就把自己刻的“玩石人”的印章一锤子砸了,而后改为“敬石人” 。从那时李大师就用一种崇敬的心理,一种膜拜的心理来对待玉石。
      “凡刺激我,并让我感悟到的东西,我会把这种感悟塑成玉雕,以之达到我和欣赏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所以我觉得玉雕设计与雕刻中更多需要一个代表时代特色的主观表达和个性的塑造,需要一些个性的东西,而不再需要那些大量的共性的东西。因此,一代一代做玉的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证传承和创新。”他说,从纯粹的制作,从懵懵懂懂地做玉雕到了解到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的文化之脊梁、民族的文化之母的东西,觉得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

“治玉”是一门艺术

      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吴中绝技,陆子冈之治玉、鲍天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俱可上下百年无敌手。”曾有人把“治玉”写作“制玉”,李博生却认为,雕玉不叫“制玉”,而应称“治玉”,“顽石无性,巧手可治。”在李博生看来,每一块璞玉都是有灵魂的,“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者理应表现玉以灵魂和生命。
      而李博生在雕刻过程中也牢牢把握这一概念。“要赋予玉器以生命和灵魂。”李博生严肃地说,治玉是一门艺术,从璞玉到精美的玉器不仅需要精湛的雕刻手艺,还需要经过艰辛、用心的创造。只有用心才能创造出精品。
      他认为玉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优秀文化的一个美好载体。“玉文化由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在这条玉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从未间断,希望大家全程来观察它,全程来关注它,了解整个玉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时空,某一个历史时期,这样才能预测玉文化将来的发展方向。” 李博生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创造出了《天问》、《乾坤在握》、《禅》、《放下》、《赵飞燕》、《人之处》、《玉拳套》等一件件栩栩如生、脍炙人口的精美作品。

从文化概念探求玉石的真谛

      因材施用是雕琢玉的一种境界。“每件璞玉都是不同的,不能如同工业生产一样千篇一律批量生产。”李博生一直在强调,“治玉”是做“活”不是做“货”。
      李博生言传身教,在这方面他的儿子李清元深有体会。“艺术要讲究创造性,更要用心去做。” 李清元初学玉雕时,父亲李博生就这样经常告诫他,只有抱定做“活”的态度,才能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独特风格,即使成不了精品也对得起自己和这作品的主人。
      现在,李清元在工作室里也时常给学生们讲“做活”与“做货”的道理,纠正做“货”的概念。李清元认为,这不仅是叫法或称呼的不同,更关系到对玉,对艺术的态度问题。
      李博生把雕刻作为一种艺术,更从文化概念上探求玉石的真谛。“我想应该有两个内容才能形成一种文化,一个叫做传统观念,一个叫做价值观念,两个观念构成了文化。对于玉文化来讲,我觉得也是这两个观念,但怎么认识传统观念?” 李博生说,有不少人认为,乾隆时期的玉做的真好,集中精力来复制、仿制乾隆时期玉器这就是传统观念。但这是错误的,你复制的只是玉文化发展长河中的一段,一个时空间的东西,那不叫传统观念。

与故宫日晷媲美的《乾坤在握》

      “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或许能形容一般人对上好璞玉的珍贵,但有一次李大师却亲手摔掉了一块珍贵的翡翠。为什么呢?“只有摔碎了,才能成器!” 原来慧眼识玉的李大师早已胸有成竹,明了这块翡翠应该如何雕琢,适合雕琢什么东西。
      李大师的自信源于他深厚的实力。他创作追求自然之美,讲究“量料于工”看材料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大限度利用材料,以求达到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由他设计创作的玉雕作品《乾坤在握》,由中国外交部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希拉克总统在接受这件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礼品时,说了三句话:“这是北京故宫的日晷;这是李博生大师亲手制作的吗?他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希拉克总统对中国,对李博生的熟悉,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事后,希拉克还特别通过中国外交部转交李博生一封亲笔签名的感谢信:“我借此机会对您创作的精美玉器表示感谢,请接受我的敬意。”
      从艺50载,李大师获得了无数荣誉,但说起这些,李大师依然处之淡然。50年里,经他亲手雕琢的各类玉石数以千计,而今年快70岁了,李大师还在坚持亲手创作,对他来说受伤是常有的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而今,他老茧丛生伤痕累累的双手,诉说着50年的艰辛和挚爱。玉,已然化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份。

关键字 
人物访谈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