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以独特思维雕琢艺术作品
—— 走近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冯志文
人物访谈  加入时间:2010-10-25 15:50:03  □ 本报记者 焦国涛

      初识冯志文是前几天在北京玉器厂附近的一个宾馆里。当时,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评奖活动刚刚结束。他正在宾馆里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启程回家。刚一见面,冯志文就戏言道:“我在北京也成‘家’了。”我刚一迟疑,他便解释道,他刚刚被评为“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原来你是成了这个家!”我们两个便哈哈大笑起来。这一句话,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仿佛我们已是久别重逢的挚友。他给我沏上一杯茶,他点上一支烟,我们便神侃起来。

只要能雕刻的石头他都喜欢

      冯志文,字玉唐。由于他在玉雕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况且是个极具个性的玉雕大师,人们便称呼他“唐主”,他也欣然接受,而且渐渐地喜欢上这个称呼。
      冯志文看上去就俨然一位大师,下颚上一缕“心”形胡须,颇有艺术特色,两只眼睛散发出犀利的光芒,也许是经常和翡翠玉石打交道的缘故,眼光似乎能把一些东西看透。别看年龄不大,但是他的玉雕造诣很深。他的玉雕作品看起来十分另类,造型独特,突破常人思维,给人以启迪。“原来玉雕也可以这样做”,很多作品令玉雕大师们刮目相看。
      冯志文十分爱石头,无论什么样的玉石他都非常喜欢,而且喜欢到痴迷的程度。人们称他为“石痴”。冯志文是广东广宁县人,出于对玉石行业的热爱,1986年中学毕业即进入玉器行业,在珠海的港资企业里向香港的玉雕师傅学得一手过人的玉雕技艺。后来,他辗转来到中国珠宝产业集聚地深圳创业,刚开始在一家玉雕企业当玉雕师傅,后来自己便开始创业,在宝安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取名“玉唐工艺创作室”。他在这里迈向了新的征程,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冯志文说,他自从进入玉雕行业,转眼已经20多年。20多年来,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石头,翡翠、白玉、玛瑙、黄龙玉、水晶、琥珀、孔雀石、青金石、蜜蜡、碧玉等等,无论哪一种石头,只要是能够雕刻的,他都非常喜欢。这位“石痴”看到喜欢的石料一定要买;手边只要有石料,就会一门心思投入构思、创作,甚至不休不眠,不出精品不罢休。由于很多的石头,纹理和硬度不同,采用的雕法也不尽相同,于是他开始琢磨各种的玉雕手法,长期的玉雕实践,使他掌握了很多种玉雕技法,而且明白了不同的石头采用不同的技法。“勤工者,技良。”长时间的从事玉雕,他工艺水平越来越高,对玉雕技艺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
      有时候,为了一件作品,他时常夜不能寐,脑子不停的琢磨,直到找到合适的玉雕思路为止。他观察事物特别细腻,也许一个漫不经心的举动,便能勾起他创作的灵感,就像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激动。一次,他花28万元买到一块港商“赌石”失败的原石,由于玉肉受侵蚀呈灰黑状,无论做手镯、吊坠还是戒面都将价值大跌,因此港商才会折价出手。面对这块颜色结构复杂的玉料,他构思了一个多月仍不理想。这晚,他实在无法入睡,便到街边小店吃夜宵。刚拿起菜牌,“田鸡粥”三个字映入眼帘,他突然一跃而起,高喊一声“有了!”一路狂奔回家,对着那块玉料不停地比划起来。他一连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翡翠雕刻《刘海戏金蟾》一气呵成。他不仅把玉料几乎全部保留,而且独具匠心运用“俏色”。作品中,仙人刘海面带微笑,飞扬的几绺黑发恰如点睛之笔,仙人手执一串金钱,身后一只翡红色的蝙蝠飞翔,翠绿色的金蟾生动跃起,背部鼓起的斑斑黑点俨然正在搏动,肌理逼真、传神。他竟将玉的瑕疵变成艺术亮点!这件精品刚完成即被新加坡收藏家高价收藏。
      冯志文妙手“俏色”的名声很快在行内传开了,许多相石走眼失误的玉匠纷纷找上门来,恳求冯玉唐施以援手。他们觉得冯志文算得上是读懂了石头之人。冯志文说:“各种石头的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雕刻的技法是相同的。玉石雕刻,要根据不同的石头而异,但一定要突出石头的特点。只有把握住各种石头的特点,才能雕出优秀的作品。”

玉雕风格独特,作品以艺术品为标准

      我曾经见到过冯志文的玉雕作品,当时不知道是他的作品,只觉得这些作品很有特色,细细品味,都很有味道,甚至有妙不可言的感觉。后来朋友告诉我,这是的冯志文的作品。 “一叶一世界”是冯志文的代表作之一:一块掌心大的翡翠原石被掏空,做成一片薄如蝉翼的叶子,纵横交错的叶脉全都镂空,叶面上还雕有各种昆虫,栩栩如生,其创意精妙,做工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整个作品从原料上看,并不是一块精品,但是非常有特色,冯志文就是抓住了这些特点,运用艺术灵感,才创作出这件绝世的艺术精品。
      冯志文对于原料的选择有自己的原则,“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只选对的,就是选适合自己口味的,符合自己设计思路的料。这就要求他在买原料的时候,要读懂石头,从外表到内部,都要做出正确地判断。比如,看一块翡翠,你一定要了解水、种、色,有没有裂,是什么场口的料等等,然后再做出判断,这块石头适合做什么,能做出多少,做成后能卖多少钱。做出全面的评估之后,才能确定这块翡翠原料的价值。
      冯志文最喜欢色彩丰富的料。他认为,色彩丰富的料,发挥的想象空间较大,做得好,容易出精品。这样做出来的作品绝对碰不到两件相同的作品。有人看到冯志文的作品说:“用料很一般啊,但工艺太好了!”冯志文的作品题材很丰富,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创意总能给人很大启发,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不敢创意的,我都创意了。”现在也有很多玉雕师傅在学习和模仿他的作品,冯志文笑着说,模仿也是一件好事情,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初学者,没有模仿是不行的。玉雕和书法有时候是相通的,没有老师教,看字帖临摹也相当于老师指导。
      现在冯志文带了五六个徒弟,这些徒弟他都亲自指导,对每个徒弟的技艺特点都了如指掌。几乎徒弟的每一件作品他都要亲自过目,需要改动的让徒弟改,徒弟改不了的,他就亲自操刀改动。力求把作品达到极致,成为一件艺术品。长期的历练和学习,冯志文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玉雕风格,他对作品的要求都是以艺术品为标准,所以他所设计的每一件作品,他都有记忆。无论在哪里,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眼就能认出来。

以平和心态从事玉雕

      在与冯志文的聊天当中,记者感觉到,他是一个性格非常开朗的人,而且童心未泯,说话十分幽默,看问题非常达观,作为朋友也很真诚。这些与他长期以玉为友有很大关系。玉的“仁、义、智、勇、洁”五德,在他身上都能够体现出来。他爱玉、惜玉,冷静地追求创意,追求玉尽其用。他坚持以太极的手法,醉心于按照玉石的天然颜色与材质巧妙地设计各种艺术造型,用真心去感应翡翠雕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之美。他认为,这才符合玉的本意。
      他从来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烦事所扰,于宁静淡泊中,潜心治玉,使心灵回归自然。虽然身居自己的工作室,其实心已经回到灵魂深处渴望的那片草地、那片蓝天,那朵白云......也许只有在与自然的融合中,他才能找到创作的艺术灵感。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和大自然有紧密的联系,一片树叶、一只小虫、一个葫芦、一片竹林等都是他的玉雕作品的创作源泉。
      这两年,在国内举办的各种知名玉雕大赛中,冯志文的作品都曾获奖。天工奖、百花奖都不乏冯志文作品。今年的百花奖,冯志文的作品“秋韵”荣获金奖,还有一件作品获得银奖。见到过冯志文作品的朋友,都认为他的很多作品都能获奖。冯志文对此十分坦然,“是否获奖并不重要,主要是大家在一起相互欣赏作品,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功夫深处独心知。20余年的玉雕生涯,冯志文潜心砥砺,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未来的玉雕之路还很长,我们期待冯志文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问世,也更希望他的创作灵感在“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境界中,散发出一朵朵炫丽的光华。

关键字 
人物访谈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