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8北京奥运会徽诞生五周年了。那舞动世界的中国印及图案是为何雕琢诞生的,一直鲜为人知。今天,玉文化学者、中宝协常务理事、云南省珠宝协会秘书长马宝忠先生向本报提供专稿,独家披露了奥运徽宝诞生的故事,同时记述了奥运徽宝所体现的中国玉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报特予刊载。
2003年8月3日,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正式向全球发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让北京舞动,让中国舞动,让世界舞动的日子。在这之前的2001年7月13日,中国经历了多年的蓄芳和等待,终于开出了芬芳四溢的申奥成功之花。 这天,也使我难忘和兴奋,因为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的琢制是出自我的挚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琢玉大师王希伟之手。 当天晚上,我和妻子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央电视台奥运会徽亮相的实况转播,当奥运乒乓球冠军邓亚萍与国际影星成龙护送奥运徽宝步入会场,从放置徽宝的盝中取出莹润细腻的青白色和田玉琢制的中国印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用徽宝郑重盖下印记,我几乎是屏住呼吸,移近屏幕,目不转睛地盯住这方中国印,那古朴的盘龙纽形,那熟悉的刀工、手法、线条,我不禁脱口而说:“肯定是王希伟雕琢的,我敢肯定!”因为我对老友的作品和风格太熟悉了,妻子在旁边提醒我,“先不要乱说,你打个电话一问不就清楚了。” 于是我拨通了王希伟所在北京工艺美术集团的电话,早已下班。又拨通了他家中电话,也无人接听。三天后,我终于联系上了王希伟,证实了中国印北京奥运会徽宝确系他琢制。王希伟刚刚“解放”回到“人间”。琢制徽宝的一个多月里,为了严格保密起见,大师被“封闭”起来,并与公司、奥运会签订了“保密协议”。我对他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 时隔不久,我去北京参加“国际珠宝论坛”,在下榻的昆仑饭店与王希伟聚叙,他向我详细讲述了奥运徽宝诞生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用玉制印是印章的最高规格,“天子独以印为玺”。因此,用玉制作奥运徽宝中国印,是体现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最佳选择。 经过多方策划评选,“中国印”最终被审定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并把具体设计制作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工艺美术集团。 工美集团即刻成立了重大项目组,翻阅了收藏的所有文献资料,去故宫博物院观摩了收藏的大量印章,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设计制作方案的初稿与效果图。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推敲论证,确定以清宫二十五宝(乾隆皇帝钦定的25方御用国宝)中的“奉天之宝”为奥运徽宝的制作原型。 方案定下后,接着就是选用什么石材和由谁主刀?起初所有人提出用玉石之王翡翠琢制,但被否决。因为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制作的会徽不仅要有中国传统特色,且用料选材也必须出自中国,而翡翠是产自缅甸的石料,显然与主题相去甚远。所以决定先用中国玉制作,而且是产自昆仑山的珍贵和田玉。 材料选定后,接着选人。由谁主刀,这必定是完成此项殊荣的关键之举。主刀者在业界要有名气和品牌,是琢玉高手,又要有制作国宝的经历和大师的风范。制作的成功完美与否,关系到上苍之命,关系到国家之命,更关系到奥运之命。 出身行武的王希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大学雕塑系。1981年开始了玉雕生涯。20多年来他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提高完美雕刻技艺,在传统玉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雕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他擅长雕刻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别致,表现手法细腻流畅,不拘一格,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王希伟尤其擅琢龙的作品,可谓情有独钟。他雕琢龙的作品题材多样、栩栩如生,《九龙归综》、《四海腾欢》、《中华宝鉴》、《双龙笔洗》等作品,被国家专家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玉雕作品,并荣获国务院嘉奖。而他的许多作品,又是在昆明完成的。由于王希伟所具备的条件,主刀人选非他莫属。 在那一个多月里,王希伟几乎与外界隔绝。他寻求灵感,屏气凝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奥运徽宝的雕琢中。 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他施展才华的大平台。既然天降大任于斯,完不成,他将无地自容、无颜以对受命于奥运的殊荣。 王希伟坚定沉着,使出浑身的解数与蓄锐待发的才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大胆下刀,细心收拾,把圆雕、镂雕、阳雕等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不负众望,完成了具有中华玉文化传统的原汁原味又古朴豪放的千古绝唱的杰作。 王希伟对我说,受命于奥运,虽是当之无愧,但那一个多月确实是在兴奋与不安中渡过的。直到徽宝完成向全球公布,众多专家论证评估,定为国宝级玉雕精品,中宝协向他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证书后,他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玉石所展示的东方神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光辉成就,从华夏祖先的原始图腾崇拜,到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一起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高峰,都体现了一万二千多年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除了玉,没有哪一项艺术品类可以延续如此绵长的时间,可以涵盖如此广阔的空间,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 在人类历史上,用玉崇玉,把玉变成一种文化,融入其精神世界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在我们祖先造下汉字中,与玉有关的字多达214个,在汉语词汇中,涉及玉的词语没有一个贬义,都与美有关。 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本身就是亿万年天造地就的艺术绝作,使得世人向他俯首称臣竞折腰。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意志、道德、哲理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玉的传承不仅是文化、是艺术、是哲学、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 既然说了玉有那么多的深刻含义,那么,用玉琢制奥运徽宝又具有什么深远意义呢? 取玉之仁,润泽而温,代表了奥运精神中和平与团结的理念;取玉之义,表里如一,代表奥运精神的博大与包容;取玉之智,锐意进取,代表奥运精神的创新与进步;取玉之勇,勇往直前,拼搏向上,代表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取玉之洁,纤尘弗染,代表奥运精神的高尚纯洁。 王希伟还告诉我,会徽的图案形状大小尺寸也都有着独特的含义。盘龙纽反映中华民族的内敛含蓄的性格。盘龙结构稳固,代表奥运大家庭的团结友善。徽宝边长11.2CM,长表现代奥运会走过112年的历史;台面高2.9CM,代表了在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纽高9.6CM,寓意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徽宝总高13CM,代表13亿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参与精神。 放置徽宝的紫檀木宝盝高200.8毫米,代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面浮雕的26朵宝相花,代表了中国的56个民族;顶面浮雕天坛图案,代表北京;四面相连的长城,代表中国。 徽宝的绶带用中国传统技法以红、黄、蓝、绿、黑五色真丝编就,象征奥运五环。整件奥运徽宝体现了创作集体对中华文化特别是玉文化的融会贯通、兼收并蓄,也与奥运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根据奥委会的要求,徽宝必须制成一模一样的两方,一方由北京奥运组委会赠送给国际奥委会,收藏在瑞士洛桑的奥运博物馆,另一方由中国永久珍藏。 听着这动人的奥运会徽诞生的故事,观赏着奥运徽宝这稀世珍品,会使人思绪万端,令人心灵震撼。那造型的端庄秀美,方圆规矩严谨,线条流畅刚柔,细腻豪放大方,地张平整干净的惊世之作,无论用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还是用炉火纯青,精妙绝伦来形容都无以为过。 感谢玉雕大师王希伟,将绝妙的灵感和高超的技艺融入到材料中,让奥运徽宝的石头活起来并富有生命力,感谢给予王希伟琢徽宝琢环境和灵感的奥运精神,从而创造和传承了玉文化的历史丰碑,创造了无价的财富,也创造了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