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再谈玉概念及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7-12-3 10:52:47  □ 栾秉璈
  早在1998年8月,杨伯达先生在《古老的中国玉文化》一文中提出:“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杨伯达先生在玉概念中提出的“社会性”及“珍宝性”,是从中国玉文化玉学角度出发,对中国各历史时期不同玉概念的高度概括和客观总结,结束了以往考古界多偏重于“社会性”,而矿物界只强调“珍宝性”,两者曾长期不来往的局面。
  一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玉概念
  (一)新石器时代的玉概念
  早期:距今8200~7000年前,东北兴隆洼文化和查海文化,出土玉器的玉质以闪石玉为主,其次有蛇纹石玉、玛瑙、玉髓、煤精和滑石等。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距今也为8200~7000年前)有绿松石、萤石和水晶。笔者认为古玉的社会性和珍宝性一致,玉概念是广义的“美石”。
  中晚期:距今7000~4000年,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薛家港文化、菘泽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星堆文化(5000~3000年)以及华南的石峡文化和台湾的卑南文化(距今约3000年)等,玉质以闪石玉、蛇纹石玉、绿松石和玛瑙四种为主,其次有独山玉(见于仰韶和屈家岭文化)、玉髓、石英岩质玉、萤石、水晶等。此期,玉的珍宝性变化不大,社会性由“美”赋予了“神”,古玉是“巫神美石”,概念是广义的。
  新石器时代,不存在所谓“假玉”的错误概念。这是个误导考古界的信号。
  新石器时代东北的闪石玉,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并经过山东传播到良渚文化中心区;有人说要注意红山文化有来自西伯利亚玉料的可能性;也有人说在仰韶文化看到了和田玉制作的玉铲、玉斧。前一种根据比较充分,后二者有待研究。
  (二)夏商周时代的玉概念
  实际上,原始社会并非主要为上述“四大玉类”那么简单,那只不过是我们采用现代矿物学概念去界定的,而古文献记载的“玉名繁多”,难以研究。但夏商周依然是“四大玉类”为主,说明它们最具珍宝性,并经过了数千年的考验。研究表明,三代时期玉的社会性是先“权”后“礼”,古玉是“象征权和礼的美石”,概念是广义的。
  据鉴定资料,殷商妇好墓有和田闪石玉;而东北辽宁岫岩闪石玉,不知何时消声匿迹了。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然今殆无闻焉”(引自《石雅》)。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玉概念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动荡时代,从春秋初期《管子》玉的“九德”,到春秋末期孔子玉的“十一德”,皆指和田玉而言。殷商以后,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地,并使和田玉成为整个封建社会“德化”的文化支柱,也给后来东汉许慎狭义的玉概念打下了基础。
  据此,春秋战国开始到西汉,古玉是“象征礼和德的美石”,概念已由广义向狭义过度。
  (四)东汉许慎《说文》中的玉概念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有人只用“石之美”,舍去“有五德”是错误的。而且几乎只有闪石玉(当时指和田玉)才具备五德的要求,所以许慎的玉概念是狭义的,比如绿松石和玛瑙其声既不“舒扬”,也不“远闻”,都可以“挠而折”的。不承认许慎玉概念专指闪石玉的话,就会出现真假玉之争。如三国魏张揖撰《广雅》谓“玛瑙石次玉”;东晋王嘉撰《拾遗记》云“玛瑙,石类也”;明曹昭撰《格古要论》又谓“非石非玉”也。闻广先生指出:“真玉与假玉之名,亦古已有之”,真假玉之论,都是没有把许慎专指和田玉的狭义概念搞清楚造成的。此外,许慎的“石之似玉者”、“石之次玉者”和“石之美者”,可理解为是广义的玉概念,许慎伟大之处在于没有说它们是“假玉”。
  (五)章鸿钊《石雅》中的玉概念
  章鸿钊(1877~1951年)浙江吴兴人,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民国七年(1918年)地质杂志首刊《石雅》,民国十年(1921年)发行第1版,《石雅·上编》玉石,包括软玉(闪石玉)、翡翠、绿松石、玛瑙、青金石、木变石、水晶、琥珀等。所谓“玉石”,实质上就是广义的玉概念。章先生的“玉”专指软玉(闪石玉)和硬玉(翡翠)两类,即玉的狭义概念。玉的狭义概念,章先生也是直接采用了1863年法国德穆尔和1916年日本铃木敏《宝石志》的软玉和硬玉说。软玉(Nephrite)源于希腊语,意为“肾脏”,日本人译名不妥,我们照搬过来,一直在矿物界沿用至今,不久前研究玉文化才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改为“透闪石玉”(简称“闪石玉”)。“软玉”译名,由日本而来根据有三:其一是1916年铃木敏《宝石志》已有软玉译名,章鸿钊1918年引用;其二是日本昭和年间的宝石书(如1932年西冈薰祐《宝石の话》)皆用此名;中国现代宝石书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其三是昭和十七年《华日矿物名汇》(1938年斋藤齐监修,第148页1794条)表中载:软玉是日本名,英文名Nephrite;中国旧名白玉;中国决定名輭(软)玉。
  (六)20世纪中后期笔者强调的玉概念
  早在1962~1973年,笔者撰写《宝石》一书(1973年脱稿,1985年出版)时,就是采用了玉的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即玉石“我国通常指能制作玉器的原料,即符合工艺要求的岩石(如软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如果单讲‘玉’的话,则仅指软玉和硬玉(翡翠)两类,包括在‘玉石’的总含义之中。”1978年笔者在《宝石和彩石分类及鉴别》一文中将上述书稿中的玉概念,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上提出,并建议大家多看看《石雅》。实际上那时搞宝石人,寥寥无几,看《石雅》的人更少。1984年笔者在拙作《怎样鉴定古玉器》一书中指出:“玉石包括软玉和硬玉,而玉并不包括所有的玉石。”(待 续)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