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再谈玉概念及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7-12-12 10:57:07  □ 栾秉璈
      (接上期)
  (七)21世纪玉概念的新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真玉”和“假玉”的问题, 不少人提出质疑。常素霞研究员说:“那么假玉是什么?假玉是玉类吗?属玉器的研究范围吗?”。如前所述,“真玉”和“假玉”是历史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今日用词不当的问题。然而,有一例外,如果为了强调和田软玉是真玉(狭义的),而其他地方产的玉石(广义的)为“非真玉”的提法是可以的,因为这里的“非真玉”同“假玉”不是一回事。正像宝石学中,把“金绿矿物猫眼石”称为“真正猫眼石”,而把其它矿物猫眼石称为“非真正猫眼石”是一个道理,但后者不称“假猫眼石”是因为它专指人造品而言。假玉和假宝石,现今均指人工合成品,即“合成宝石”或“仿真宝石”,正规场合忌讳“假宝石”一名。正象杨伯达先生强调的那样:“在我国传统的玉材观上,既要承认古今玉材的多样性、复杂性,又要肯定其中的和田玉是众玉之魁和玉之精英。”那些“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玉材,只要是天然产出的,不论你叫不叫它玉,或叫它什么玉,绝对不可以称“假玉”。
  第二个问题:如何对待传统的名称和现代用矿物界定的名称。笔者认为:两者并存。在产地明确时,均加产地名称。如岫岩软玉(有人认为包括岫玉在内是错误的),即岫岩闪石玉(不会误为岫玉);和田软玉,即和田闪石玉,简称“和田玉”。至于和田玉所指产地范围,需要讨论。产地不明者,不能加地名命名。同理,岫玉应专指岫岩蛇纹石玉。此外,如果你不愿意采用“玉石”这一广义的概念,那就具体称绿松石、玛瑙、青金石好了,如前所述,考古界绝对不要再称“假玉”了。
  第三个问题:古玉定名与鉴别有关。笔者在编写《古玉鉴别》(已脱稿,50万字,700余幅插图,2007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出土玉器(包括馆藏传世玉器)大量尚未进行玉质鉴定或测试工作,因此影响正确定名,更影响对古玉玉料来源的探讨,许多古玉玉料产地还处于推测阶段,特别是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依然是历史之谜。
      二 和田闪石玉何时进入中原
  (一)新疆地区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和田玉
  1979年,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古墓沟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玉料有和田玉、玛瑙和玉髓等,碳14测定距今3765~3980年。在楼兰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玉斧,经鉴定为和田玉。和田玉向东传播,据初步鉴定,已达齐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和田玉尚无鉴定资料。比较可靠的考古发掘证据是:“从古墓沟人使用和阗玉表明,新疆和阗玉在该地的使用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和田玉向西传播,已达巴比伦和叙利亚。然而,根据《玉海》、《竹书纪年》、《尚书》、《礼记》等记载,黄帝和尧舜时期,和田玉已经进入内地。目前,随着考古发掘和全面系统地进行古玉鉴别,和田玉进入内地的时间只会提前。
  (二)如何揭开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之谜
  2004年8月,笔者在新疆和田时,就“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的问题,曾与和田地区领导交换过意见。当时笔者建议能组织一个科研小组,由和田地区领导筹划,先从甘肃、青海齐家文化出土玉器开始,设法取样进行测试,并与和田玉测试的数据对比,因为不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是有利的。从时间上看,齐家文化距今4100~3600年,与上述新疆孔雀河下游出土的和田玉时间吻合;从地域上看,甘肃和青海是和田玉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而且已有专家学者开始认为,齐家文化玉器中已有和田玉,只是研究工作做的还不够深入而已。如此同时或稍后,再向河南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推进。
  (三)关于“就地取材”问题要因时因地具体分析
  近些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谈到古玉来源或产地问题时,经常推论是“就近取材”或“就地取材”,理由是史前生产力不发达,没有能力从远地进料,所以只能在附近取料。那么,请问红山文化出土的绿松石也是“就地取材”吗?笔者一再说明,并非反对“就地取材”论,问题是一定要因时因地具体分析,而且最好多听听地质矿产学家的意见,以免造成玉料来源研究的误区。
  如红山文化闪石玉来源于岫岩,可以说是“就地取材”,但如果严格说,应是“本地区取材”,而且其后又向山东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中心地域传播,显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后者就不是“就地取材”,而是从远距离以某种方式(如商品交换等)获得玉料。“就地”究竟指多大的范围?长江中下游史前闪石玉,不少文章中也是“就地取材”,测试结果与新发现的梅岭玉无关。我们主张先从已知玉矿山出发,当然是由近及远,如四川三星堆文化玉器的玉料来源,有人推测来源于川西是有道理的,可惜没有进行系统的测试和研究。
  (四)存在的问题
  1 但愿“就地取材”论,不要影响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的研究。如此同时,也要考虑新疆哈密黑山岭的绿松石古矿山,所产绿松石何时进入内地。
  2 古玉测试研究,其中出土玉器的取样问题怎么解决?笔者建议甘肃、青海两省的专家学者能否牵头承担科研任务,测试研究齐家文化等玉料来源问题。此外,协作单位如何配合,怎么落实?
  3 科研经费如何解决的问题,包括企业资助的可能性问题。    (续 完)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