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中国的石商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8-2-18 9:25:27  □ 本报特约撰稿人 汤知飞

编者按:
  《红楼梦》开篇就讲了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因为无才可去补苍天,它遗落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后被得道高僧发现,镌上几个字,这才使它成为奇货可居的宝物。本期讲述的内容也跟石头有关,但主角不再是“石头兄”,而是那些以石头为生、以石头为乐的石头商人的故事。随着玩石、赏石之风的兴起,在一些产石地区的山海湖泊中,活跃着一条以采石、贩石、藏石为形态的产业链。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呢?有怎样的喜怒哀乐呢?汤知飞先生祖辈三代人都与石头打交道,知道个中的滋味,让我们跟随他一起了解这个中国特有的石商文化——

  采掘观赏石与采矿石不同,采矿是按品位含量多少,如达到评估之内就开采,其设备与采观赏石也不同。采掘观赏石主要是以河中卵石为主,当然也有采掘山石的,只要采掘者认为具备一定观赏价值,即为初选合格。采掘观赏卵石与建筑材料卵石有所不同,建材是分开规格之后就“通吃”为合格,而观赏石没有规格,而且个个卵石都得过手过目才行。
  可以采掘观赏石的有伟晶花岗岩河流,落差较大的以玉髓蜡石为主。也有次生硅质沙岩河流的,大部分为浅滩沙层产出。表层捡完之后,仍有人继续“捡漏”,直到来年春洪搬运翻动河滩表层才会又迎来新的捡石之客。随着石市需求的扩大,捡石者已采用挖掘机采掘,浅滩面临的将是一次次的“大清剿”。而随着河流的延伸,采石者将进入深水作业,打捞沙岩蜡石及其它卵石。伟晶岩地区距离原生岩河流经过的流域,沙层河畔矿田的观赏卵石一经机械采掘就永世不可再生了。
  很多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令五申禁止无止境的采掘和无证采掘。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依旧无法根治。质优的玉髓蜡石基地,不管红蜡、黄蜡、青蜡、墨蜡,一经市场认可,采掘很快冲破政策阻力,进入高潮,直至枯竭消失。因为采掘观赏石是一门既易入门又不用多大资本的行业,而且不经政府任何部门培训就可以就业的行业。只要身体健康无病痛、有力气、不怕苦就会有收获。
◆ 亦工亦农的石农
  采掘观赏石的人与采矿的矿工也不同,采矿有规律,有一定的作息时间,并以工计酬为主。而采观赏石的人则以采石为副业。很多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得着了一块好石,卖得了好价钱,就会全家出动,或者鼓动亲戚朋友加盟一起去挖。得钱越多,影响越大,但总不离以务农为主。有些人得了些钱就很满足,差不多花完了才去采石。所以石贩称他们为“石农”。
  石农没有固定不变的采石点,但大部分会在离家不远的山溪、河边,他们没有任务,捡石是他们农忙之外的一项休闲活动。一个新品种的出现会很快被采空。这使得他们没有保障和固定收入,经常饥一餐饱一餐,常出现这个月卖个好价钱,下个月价格猛降,有时价钱低得不可想象。产品的出路基本上操纵在第一层石贩手上,有些石贩“指东瓜画胡芦”的,说差就是差,说好就是好,令石农采石没有一定标准。石农的收入“饿不坏”也“撑不倒”,本身投入也小,付出的只是自身劳力费和一点资源启动费,很容易满足。虽然说石农在“石道上”是低层,但也是风险最小、最实惠的。他们在不知其石价值的情况下,不论卖给石贩多少钱,石贩又从这块石身上赚到多少钱,就算知道石贩一夜暴富,石农也会皆大欢喜。他们会认为自己付出的只是一点汗水,已经是“一本万利”了。不过,如果石农知道石贩赚钱“吃水”很深,他们就会自产自销进入市场,升级为“石贩”。
◆ 技高一筹的石贩
  贩石的人大部分是由采观赏石的人“晋升一级”转化而来的。首先将得来之石投石问路找到第一手买家后,在利润的驱使下变成石贩的。
  石贩做的就是石市的贩运工作。石贩大部分就地取材,是第一个从石农手上得到商品的商人。这些人很多都有采石经历,由石农晋升而来的。他们头脑机灵,资本小,貌似《资本论》中那些最善于资本积累的人之一,也是许多爱面子的商家值得学习的人。石贩资本积累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把上层玩物认定为虚的,他们手中的谷子、柜子、房子才是实的。他们抛出虚的转为实的,心里并不认同上层玩家所认定的价值。小石贩虽然比石农要承受资本投入的风险,但能得到比石农更丰厚的利润。他们像人群中挤着上楼梯那样,拼命挤出人群登上更高一层。他们认定票子、银子、金子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原始积累,向财富的至高点冲刺拼搏。所以严格说来,比这些初级小石贩更上一层的人才叫做石贩。而人们习惯称他们为“石老板”。
  石老板具有石贩和老板的双重性,下与原石贩交友并“吞食”他们的好石,而不会给好价钱,从而壮大自身的实力,完成原始积累。而眼睛却盯着比自己拥有更大财富的上层人,并转变观念认为人家也是实的,企图转化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因此,石老板拥有一定石量的时候会很快向求质转化,在提升质的同时,也就提高石贩的层次。
◆ 石市的形成
  石店基本上以石贩成长为石老板形成的。常常在石农中“铲滩”(滩音谐“摊位”之摊——编者)之后,积累很多贩来之石,以零售为主。很少有石店整个店被人“吞噬”或批发出去的。当然玉石店、宝石店、石艺店除外。
  大多数石店由专一石种大红一段时期,又清淡一段时期,然后转化为综合石型的石店。石店老板仍保留原有石贩的本性,大多静不下来,常常出去“吞噬”地滩上那些“货到地头死”的临危之石。
  众多石店的存在就会形成石市。
  石市的形成一般是以方圆百里的资源优势自然而然形成的,很多小城镇都有。基本上是靠一种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推动形成的。
  初级石市以地方石为主,有南京的“雨花石”,安徽的“灵壁石”,洛阳的“黄河石”,福建九龙江的“九龙壁”石,台山的“台山蜡石”,英德县的“英石”,广西贺州的“贺州蜡石”等等。总之,哪条河盛产哪种石,哪座山盛产哪种石,适销对路就会很快就地鸣锣开道,形成以山水或地方命名的初级石市。
  但也有例外,有些石市,并不以盛产石头而得名,甚至根本就不产石头,然而却是石市中的大市。这些石市除开历史因素外,往往由一些统筹水平高、策划能力强的石商集体推动的。最早应该算是南阳“玉器世界”,凭借当地传统工匠和部分资源形成玉石大市场。东海是东南亚有名的“水晶世界”,但本地产的水晶根本没有石市销售的千分之一。广东四会一斤玉石都不产却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玉器市场之一。
◆ 石店经营的困境
  石店承受风险要比石贩大,除了瞄准石市需求之外,还得交纳一定的税收、工商费以及地方杂七杂八的费用。很多地方政府、工商、税务部门都能理解这个群体,他们是利用自己的小资本自己解决就业的。政府虽然没有像国企那样在政策、资金、信贷方面支持他们。但在他们开始起步,还没有稳定收入之前,给予工商税务适当的减免,无疑是一个最大的支持。北京、深圳、贺州、四会市等地方政府就做得很好,因此店铺专业性就比较强,石文化事业也就发展得比较稳定,发展得比较快。现在很多石店都是个体劳动协会会员,可是交了几年会费还不知道协会会长是谁,更多并不知道协会曾经协助过自己什么。他们琢磨着:交费会有什么用?用在哪里?其实他们都期望协会能实实在在地做些事,协助他们发展。
  石店无疑是石文化的传播中心之一,或多或少都会带动一方,提高一方素质。这个抓不透摸不着的行业,却很少得到地方政府的肯定。不过像广西柳州和广东深圳等地方政府就很重视。只要看哪里石店开得好,就能反映这个地方的人文素质了。目前大部分石店老板是啃着“鸡肋”,向前发展无力,往后转产也难。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