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中国玉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
—— 从奥运徽宝中国印谈起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8-6-2 9:03:12  □ 栾秉璈
      (接上期)
      (八) 宋代使用石印更为普遍:
  实际上,石印早在汉代已经使用,到了宋代更为普遍。朱象贤《印典》卷六中谈到“石,古不以为印,唐宋私印始有之。”1959年在浙江省青田县山口村修公路出土宋代陶罐中有一双石雕小猴及扁方图章,是青田石制印在宋代已被利用的物证。
  (九) 元代通俗与复古分道:
  元代承袭前朝一定的制印制度。至元六年(公元1264年)七月规定:凡宣命一品、二品,制章用玉;三品到五品,制章用金。元书画家赵孟頫提倡复古以及印谱的发行,盛行仿制秦汉印玺。与此同时私印发展通俗化,与官玺分道扬镳。
  (十) 明代印章有各种流派:
  自元代秦汉古印的传播,印谱的发行,使明代中叶以后的印学蓬勃发展,私印内容更为广泛,同时出现许多著名的篆刻家,制印流派也随之形成。如浙派远祖有文彭(公元1498~1573年)和苏宣(公元1553~?);皖派有何震(生平不详)和胡曰丛;闽派有著名练元素、薛铨和蓝涟三家。另有朱简(公元1570~?)、汪关(公元1575~1831年)等。“印之有派”来源于“文之有派”(张俊勋《石考》,1936年)。
      (十一)清代是石印昌盛时代:
  清代皇帝印玺选用和田玉。其他如金、角、象牙虽然存在,但没有重大发展。惟独石印发展为昌盛时代,成为独立的一种艺术品,也是书画界不可缺少的“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印章文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 制印都用了哪些材料
  从印章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我国使用的印材种类很多,除了金、银、铜以外,主要有玉或玉石(闪石玉、蛇纹石玉、独山玉、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煤精等)、石材(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鸡血石等)、宝石类(水晶、琥珀、象牙)以及犀角、牛角、黄杨木、竹根、梅根、沉香、伽南、枣木和梨木等。此外还有陶瓷类的陶印和瓷印等。在此,我们重点谈谈玉印材料和印章石材的有关问题。
      (一)和田玉及名称问题:
      和田玉是帝王和达官贵族制印的重要材料,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史前有关玉印的出土物。如果发现史前有玉印的话,也不可能是和田玉,因为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一直是一个尚未揭开的历史之谜。有人说陕西半坡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出土有和田玉,那只是肉眼观察,尚无测试证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殷商以后和田玉才开始进入中原,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和田玉已成为中国玉文化和玉材的精英,所以和田玉进入中原后才会出现用和田玉制作的帝玺,其后历代天子之玺差不多全是和田玉所为。
      以往,日本矿物学中把由透闪石矿物组成的玉“Nephrite”译称“软玉”,民国初“软玉”一名引进中国矿物学,据此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岫岩老玉都应为“软玉”。软玉译名很不恰当,软玉并不软(硬度6~6.5),有人误把硬度小于软玉的岫玉之类也称软玉是不对的。不久,国家宝玉石命名标准又将和田玉一名与软玉同等使用,这就出现青海玉、俄罗斯玉、岫岩老玉都可以称“和田玉”的现象,既混淆了闪石玉的不同产地,又有悖于和田玉的本来涵义,此举显然值得商榷。
 2007年1月,亚洲珠宝联合会就软玉定名问题召开了一次专家研讨会,与会众多专家们同意采用“透闪石玉”(简称“闪石玉”)一名替代“软玉”译名,皆因软玉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用矿物名称界定玉是比较科学的。由此,会议正式建议采用和田闪石玉(简称和田玉),青海闪石玉(简称青海玉),俄罗斯闪石玉(简称俄罗斯玉),岫岩闪石玉(包括岫岩老玉和岫岩河磨玉当地名称)等名称,这样,既采用矿物学科学定名又尊重中国历史和地方名称,使两者巧妙的结合。当然,玉的命名未立法之前,软玉译名等,仍可使用。笔者认为这次研讨会,专家论证的意见是正确的,实际上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在这样使用了。(待 续)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