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洒钱 (刘海戏金蟾)

刘海蟾尽撒钱财而入山修道,由此被人们当作福神祭祀。因其名海蟾而被误称为“刘海戏金蟾”,又因撒钱与洒钱音相近,而被误作“刘海洒钱”。 应用于画稿、杂器的图案上,特别常以雕刻品置神龛或供桌上作祭祀用。通常有画成仙童形象,题为“仙童献宝”。 补注:刘海蟾即唐末五代时后梁进士刘操。他最初在燕王刘守光手下为相,后得道人吕纯阳点化,顿悟人生浮华,遂尽散钱财,随纯阳入陕西终南山。民间传说中刘海蟾撒金钱的故事,到后来在戏曲中却变成了“刘海洒钱”、“刘海戏金蟾”,和“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图画中的刘海由此也演变成了蓬头赤脚的仙童,手执穿有金钱的绳索,戏逗着寓意财富的三条腿的金蟾。因为是仙童洒金钱,后来人们就把刘海祀为赐福和降财的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