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不同少数民族的佩饰
少数民族的佩饰也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品,根据所饰用的佩饰也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民族。 佤族的佩饰以用竹篾或细藤制成的装饰圈最具特色,这种装饰圈或取之于自然色彩,或漆成闪亮发光的黑色,这种装饰圈主要佩戴在颈、臂、腰、腿上,未成年女子,每长一岁即增加一脚圈,有“欲知年龄数脚圈”之说。这种特征也是佤族传统的竹文化在首饰上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佤族妇女还喜欢耳戴大银环(最大的直径约6—7厘米),颈挂一个至数个银项圈和若干串料珠,臂上戴银手镯,手上佩银戒指。 侗族妇女的佩饰以颈部佩戴的银项圈为主要标志,另外,胸前还佩有多层银圈或银链等饰物。侗族儿童所用的帽子也非常有特色,在帽子上都镶有银饰,如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福禄寿喜、耳绊、响铃等。此外,孩子们还佩戴百家锁、银项圈,系持银铃、戴银手镯和银脚圈。 苗族的佩饰也很具特点。银耳环造型多样,如环形、悬吊形、圆柱形,最大环形耳环,直径可达10厘米,重约50克,最重的圆柱形耳坠,每只重约100克,戴上后可以使耳垂拉长,并以此为美。此外还有银项圈、银压领、银手镯,而最豪华的银饰品则为“银衣”,即在苗族妇女盛装的“花农”衣背的布袄上缀满大小银泡,下端钉有银铃,两肩膀后、下摆等处缀有银片。“银农”的制作费工费时,即使集中赶制也需半年,如断续制作需要3—4年,其贵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藏族妇女的佩饰与其它民族不同。项链多用珊瑚、玛瑙、彩石等相间穿缀而成,一般比较粗大,有时同时佩戴几条甚至十几条项链,重叠地挂于胸前;所饰用的耳环、手镯、戒指多为银质,上面一般都雕镂着各种花纹图案,并镶嵌有翡翠、玛瑙、珊瑚和绿松石等宝石。许多妇女右胸部位还挂有“楚珠”(即用珍珠和各色宝石穿成的各式各样的挂饰),胸前喜欢佩戴“嘎吾”(也称佛盒,即装有护身符等物的精巧金属小盒)。 蒙古族妇女的佩饰以项链、手镯、戒指为主,但也独具特色。所使用的项链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项链的材料大都以珊瑚、玛瑙、珍珠和玉石为主;二是项链的造型、款式大多以两条或三条为特征。项链的两端大都为半圆形或三角形的镂花银片,每条项链的中间下垂处都附有较大的珊瑚、玛瑙或大块玉石。此外,蒙古族男女都有戴戒指和手镯的习俗,所用材料大多以玉石、翡翠、玛瑙、骨、金为主,其中最常见的为镶珊瑚的银戒指和银手镯。(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