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珠宝与文化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9-4-7 18:08:21  □ 李国忠

      (接上期) 蒙古族的头饰也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妇女的头饰,选用珊瑚、银链、银片、玉石等材料串缀而成,发套下连着用串串珍珠缀成的发箍,发箍的两旁分流穗,穗的数目和串珠的数目两边均对称、相等。察哈尔地区的头饰则在流苏两侧用数条珊瑚、珍珠等穿成的长及肩部的穗子,脑后的屏风则用珊瑚、玛瑙、绿松石、镂花银片穿成网格状。乌珠穆沁地区妇女的头饰顶部有发箍,额前缀以至眉的珊瑚、珍珠等,两鬓则以较大的珊瑚、绿松石和银链结成长穗,垂于耳边。科尔沁、喀喇沁地区妇女的头饰则在发上插上银簪或玉簪,头上还扎有用珊瑚串起来的额带,饰用镀金加彩色珐琅的银饰。阿拉善妇女的头饰则在帽顶缀三颗玛瑙或宝石,两边各有一飘带垂至胸前。哲里木、赤峰地区妇女的头饰则在发上插上雕花或镶嵌珊瑚的头钗、发簪,并以珊瑚、玛瑙、珍珠穿缀成抹额,盘扎于头上,两耳吊坠。呼伦贝尔地区妇女的头饰则以银头圈、银辫钳为主。甘肃北部的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则将头发分辫成两束,套上辫套,辫套上缀以银牌为特征。

三、少数民族首饰——佩戴者年龄及其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

      少数民族首饰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还具有特定的民俗含义,它可以作为区分佩戴者年龄长幼的标志,并且据所佩首饰的不同,在历史上还被用作判别佩戴者所处的社会身份等级高低的标志。
      1.少数民族首饰——佩戴者的年龄标志
      根据人们使用的首饰种类、样式以及饰用方法的不同,可以明确地判断出使用者年龄长幼,这是少数民族首饰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哈尼族姑娘头戴的自织的小布帽,在帽子前面钉有许多小银泡,并在帽子周围绕着两串银制的芝麻铃或是串珠,在耳旁垂有两撮流苏。而已婚妇女则改缠一块称为“帕常”的青布帕,以示与未婚女子相区别。
      布依族妇女的梳高头,在各个不同的年龄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年轻姑娘的高头是将头发绾成拱桥髻,披向脑后,再在髻上由前往后插一支粗如小指头的骨签,长一尺许(古代骨签系用牛骨制成,近代则以牛骨为主,外包银片制成,现代已演变成用纯银打铸而成)。生育后的妇女改戴“银碗”,银碗戴在拱形发髻末端,重约50克,碗底铸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心镶嵌着两个小扣,每个小扣上还吊着一尾小银鱼。老年妇女既不用骨签,也不用银碗,只将头发绾成拱桥形,名曰“戴乜帽”。此外,布依族的服饰和佩饰根据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所不同。7一15岁的少女穿滚边棉布花短袄上衣,梳一条发辫,头上搭织花头帕,佩铜质的手镯,腰间缠绕绸缎或布料的长带。16—30岁的女青年包红色艳色头帕,腰扎绸料腰带,肩披花褡裢,佩银质耳环、手镯,铜质的戒指。30—50岁的妇女则头戴“假壳”。老年妇女则打“包包头”。
      傣族的银腰带是少女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傣家少女的象征。而已婚的妇女按习俗则在银腰带上系上一把或几把钥匙,以示区别。
      广西龙胜县盘瑶妇女的三角形帽子,年轻姑娘的用五色花布作底制成,中年妇女的用蓝布制成,老年妇女的则用青布制成。湖南宁远县的瑶族妇女头饰,因年龄不同而各有特色,少女蓄发梳髻丁头顶,用三尺余的绣花头巾缠头,中间露出乌亮的云髻。而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则用蜂蜡涂发,卷成叠髻。
      普米族女童十三岁留编成小辫的长发,其上佩戴以红、绿色为主的珠珠,可达千颗以上,重约1公斤。衣领上配有银扣。有的帽子前部饰有5个银质菩萨,祈求保佑平安,手戴银质手镯,耳垂银质耳环或用彩线穿耳,下系碧玉。青年妇女穿有用金银边镶嵌的称为“金边农服”的夹衣。成年妇女留长发、梳辫子,发上拴有若干紫、蓝彩线和串珠,戴耳坠或银质耳环,颈挂用珊瑚、玛瑙和料珠串成的珠链或银质链,臂戴银手镯,指佩银戒指。(待续)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