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我国的山顶洞人生活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现,他们已经使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物串成项串作装饰品了。对于这一现象,我国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分析说:“很可能是当时被公认为英雄的那些人的猎获物。每得到一个这样的猎获物,即拔下一颗牙齿,穿上孔,佩戴在身上作标志。”这些穿孔的牙齿全是犬齿。为什么要使用犬齿?贾兰坡指出:“因为犬齿齿根较长,齿腔较大,从两面穿孔易透。另一方面犬齿在全部牙齿中是最少也是最尖锐有力的。最尖锐的牙齿更能表现其英雄。”也就是说,这些装饰品最初是作为人类在劳动中的智慧、勇敢和力量而被佩戴的。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首饰起源于人类的狩猎时期,是由那些勇敢、智慧的部落首领或英雄首先佩戴的。即首饰首先是由男性开始佩戴的。 那么,男性佩戴首饰的习俗又是如何转移到女性之上的呢? 普列汉诺夫将女性佩戴首饰归因于男人的虚荣心。“插在鼻子上或耳壳上的羽毛,是狩猎技巧的证明。男子要是看到从来不打猎的女子也戴上羽毛,是会感到不愉快的。但是金属装饰品所证明的,并不是技巧,而是财富。那些富有的人,由于自己的虚荣心,一定力求给那些当时愈来愈成为他的财产的女人戴上尽量多的金属装饰品。” 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原始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一个部落在逃避另一个部落的追击时,由于女性和孩子的弱小,他们便成了主要被俘虏的对象。女子被俘虏之后可能遭受两种待遇,丑陋的女子被杀死,而美貌的女子被施以刑罚,诸如穿鼻、穿耳,一来表示他们是俘虏,以区别于本部落的女子,另外也可以防止她们逃跑。由于只有美貌的女子能侥幸存活下来,作为部落中男性的配偶。因此,久而久之,首饰也就逐渐被看作是美貌的象征了。
二、首饰的种类
对首饰进行分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分的类别也不同。如果根据首饰在人体上的佩戴部位,可以将首饰分为头饰、项饰、腰饰、佩饰、臂饰、腕饰、指饰和鞋饰等种类。 1.头饰 头饰,是指佩戴在头部的一切首饰。可细分为冠饰、发饰,耳饰、鼻饰等。 (1) 冠冕饰 冠,《说文》曰:“冠,桊也,所以桊发。弁冕之总名也。”即冠是古人用来括发的服饰。相当于今天的帽子。大夫以上所戴的冠称为冕。 冠冕饰,即在冠或冕上所使用的珠宝类装饰。《礼记》曰:“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又曰:“王戴冕藻十有二旒,则天数也。”应劭《汉官仪》日:“周冕与古冕略等,周加垂旒,天子前后垂真白珠各十二。”《通典》曰:“叔孙通制礼,多依周法,古今冕俱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汉用白玉珠各十二;公,九,青珠;二千石,七,黑珠。”可见,冠冕饰主要是冕的前后向下悬垂的珠串,据等级的不同,所悬垂的串数及每串上的珠数也相应改变。 明清时代皇帝、皇后所佩戴的朝冠上都有珠宝作装饰,其中所使用的珠宝有黄金、红宝石、蓝宝石、珊瑚、猫眼石、珍珠等。(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