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6月 6日,南京云锦研究所为少林寺释永信方丈定制的云锦袈裟制作成功。当云锦袈裟缓缓展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它的华丽壮美所震撼。“这件云锦袈裟以纯正的大红色为底色,面料为‘真金八宝吉祥宝莲纹妆花缎’,用真金捻线构成菱形格纹,其间布满具有佛教文化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8个吉祥图案,面料用的也是最上等的真丝。 据说此次用的金线中有圆金线和扁金线两种,仅用金线就价值5万元,还不算面料和人工。 袈裟制作从工艺上讲,先用织机织出宽0.78米、长4.5米的面料,再裁减成3块1.5米长的块面,最后拼接成宽1.5米、长2.4米的可用面料。面料上的图案排列时必须要错位,不能重合,错一丝就前功尽弃。” 袈裟上还特别配了金钩和玉环,据说那是“如意钩”和“祖玉环”。配钩为纯金手工打造,玉环则是翡翠,看上去碧绿碧绿的,通灵剔透。 南京云锦是皇家的御用品,被历代宫廷所推崇,其实早在六朝起云锦也与宗教密不可分,云锦成为历朝历代庙堂装饰、袍服袈裟、唐卡经书等用具的珍品。 南京云锦研究所曾为北京十三陵复制过多件皇帝龙袍。2001年,古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提出定做一件云锦袈裟。当南京云锦研究所接到任务后,十分犯难,因为从来没有听过有云锦袈裟这一说,更没见过实物。正为如何制作袈裟犯愁时,福建宁德华严寺提出能否为该寺复制一件寺里珍藏的明代袈裟。 这件明代袈裟是目前世上仅存的一件云锦袈裟,据说,明万历年间只做了四件,目前传世一件。华严寺的高僧称这件袈裟比万历要早,是明永乐年前制作的。共有17个品种,由50片面料拼接而成,非常复杂。说明历史上确有云锦袈裟的存在。如果能成功制作出云锦袈裟来,那么再复制明代袈裟就能汲取许多宝贵经验。去年,袈裟的设计者、设计部张洪宝主任和王宝林所长一同赴少林寺与释永信方丈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终于得到对方的认可。 其实,袈裟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经常能见到的,即使在寺庙里,也很少见到方丈们披身。只有在重大的法事场合,以及电影电视上才能一睹芳容。 释永信表示,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林文化和南京云锦,能进行这样的交流与合作,非常有意义。少林寺将会珍藏这袭袈裟,目前他没有穿的打算,将来在重要场合有可能穿上。 目前,复制这件明代云锦袈裟成了所里的重大研究课题。“通过少林寺这件袈裟的制作,我们摸索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去年11月,我们有了信心,去华严寺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复制工作正式启动。”张洪宝表示,为了对后人负责,不留下半点遗憾,整个复制工作非常谨慎。按照所里的计划安排,估计到2010年,这件拭目以待的复制明代云锦袈裟有望能与公众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