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陈列于故宫博物院的“金瓯永固杯”是清代乾隆皇帝御制国宝,其采用的花丝镶嵌工艺由于濒临失传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近日,故宫根据其真品精仿制成了“金瓯永固杯”,将花丝镶嵌这一手工绝技得以延续。 金瓯永固杯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旨内务府,征集3000名花丝镶嵌工匠,根据周易学制造的一鼎象征江山永固、帝王镇朝的传家之宝。黄金錾花,珠宝镶蕊,通体金黄,熠熠生辉,据说最后一颗珍珠镶嵌完毕,太阳未落山,就皓月当空,出现日月同天,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的天文现象,这种天象历来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由此,“金瓯永固杯”盛传为“康乾盛世”大吉宝物,是帝王镇朝传家之宝。 此次故宫专造“金瓯永固杯”,完全按真品原样原比例精仿制成,将花丝镶嵌工艺和现代技术融合,使其获得开拓性进展。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实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就已有雏形,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名品不断涌现,很多成为宫廷贡品。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工艺复杂而且烦琐,大的工艺就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其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品种多,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因宫廷设立了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厂,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使南北方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得以交流,并融合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之长,成为了宫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丝镶嵌的代表作品有明代的万历皇帝金冠、清代的金瓯永固杯、银六方盆金桃树盆景、金嵌珠宝朝冠顶、现代的珠宝天坛祈年殿、中华世纪龙等。 北京的花丝镶嵌具有明显的宫廷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珠光宝气、富丽堂皇、做工精细、造型新颖优美,多饰以吉祥纹样和传统民族图案,在行业内和国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现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