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汉代玉工如何刻出阴刻纹饰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10-4-26 13:43:14  □ 刘克亮

  汉代是我国制玉业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汉八刀”、“金缕玉衣”、“玉组佩”以及与文字结合的形制、纹饰,兽禽聚集、交织一体的镂空浮雕形制纹饰,多种传统形制纹饰交汇在一起形成的形制和纹饰等。
  制玉业发展到了汉代,人们对玉的痴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那么汉代的制玉特点是靠怎样的制玉手段或靠怎样的制玉工艺来完成的呢?通过对上图这件残缺玉璧上的阴刻纹饰的认识,可以了解这些阴刻纹饰在汉代是怎样被琢磨出来的。
  残缺玉璧的颜色为青色,硬度在6度左右,是一块透闪石和田玉,玉身刻有抽象夔龙纹。
  以上图残璧上排图案右数的第二个阴刻重圆圈线槽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测得该内圆圈内径约为10毫米,外径约为13毫米,阴刻线槽的宽度约为1.5毫米。
  这个阴刻重圆圈线槽采用的是跳刀工艺,所谓跳刀工艺就是用短的直线刻画圆圈的一种工艺。跳刀采取由外向内的圆圈加工工艺,用这个图案的内圈端部以此向后排列的4个跳刀槽来分析:第一个跳刀槽(内圆圈端点后数第4个跳刀槽)组成这个图案内圆圈的左部分,其与该圆圈的竖中心线基本平行(上图箭头1所示);第二个跳刀槽后端压在第一个跳刀槽的上顶端部,与该圆圈竖中心线形成约80度的左夹角,组成了这个圆圈顶部的大部分(上图箭头2所示);第三个跳刀槽后端压在第二个跳刀槽的前端部分,与该圆圈的竖中心线形成一个约80度的右夹角(上图箭头3所示);第四个跳刀槽的后端压在第三个跳刀槽的前端,与该圆圈的竖中心线基本平行(上图箭头4所示)。
  由于这些抽象夔龙纹或直或曲的线槽是由一小段一小段的阴刻直线槽连接组成,且每段线槽横截面呈月牙状,这些跳刀槽是由圆形研磨刀片与研磨砂加工所致,利用直径为12毫米,其厚度为1.5毫米的不锈钢圆形研磨刀片与0.1至0.3的石英研磨砂,在一块硬度约为6度的黑色花岗岩表面,利用古法研磨出的两个圆圈。大圆圈直径为12毫米,小圆圈直径为6毫米。
  另外,上图残璧下排图案右数第二个圆圈内圈最后一个跳刀槽是采用圆柱研磨刀所致。利用圆柱研磨刀边刃与被切割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切割出的表面呈月牙形的跳刀槽。那么为什么这一个跳刀槽需要使用圆柱形的研磨刀呢?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最后这个跳刀槽的外部线条呈圆弧形。但是这一刀下刀位置与前一跳刀槽对接不是那么准确,产生了偏移现象,看上去不甚美观(上图箭头5所示)。利用直径约10毫米的圆柱形金属研磨刀与0.1至0.3毫米的石英研磨砂,在一块莫氏硬度为6度的黑色花岗岩表面,与该表面形成约35度的夹角就可以研磨出月牙形跳刀槽。
  从这些跳刀槽对接的圆滑程度、圆圈图案本身加工的规矩、图案与图案之间的大小形状、跳刀槽的宽窄深浅尺寸统一、特别是用圆柱形研磨刀研磨出的跳刀槽与其上一个跳刀槽对接不甚规矩等来看,可以断定这些图案跳刀槽的对接主要还是依靠加工者肉眼的判断和加工经验,依靠手工来完成的。
  从这些由直线形成的曲线凹槽底部圆滑程度的优劣,可以断定这些凹槽或经过手工进一步的研磨或经手工仅作简单的研磨处理,手工进一步研磨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跳刀槽的连接更趋于圆滑,凹槽的宽窄深浅更显有致以及槽壁更光滑美观等。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这些抽象夔龙纹的加工工艺流程大体是:在打磨好的素面玉璧表面笔墨勾勒出图案的雏形;采用金刚石刀具沿着这些笔墨勾勒线刻画出阴刻线条的图案;使用砣机利用直径约12毫米,厚度约为1.5毫米的金属圆盘研磨刀片以及0.1至0.3的石英研磨砂对这些阴刻线条分段扎刀研磨;采用厚度小于1.5毫米的金属片(铁片)与研磨砂,对这些不甚圆滑连接的跳刀槽进行进一步的研磨。
  通过对这件残壁的阴刻线槽的初步分析,大体了解到了汉代玉工是如何在硬度达到6度以上的玉器上琢磨出这些古朴典雅的阴刻纹饰的。这块残壁上的阴刻纹饰虽然不是汉代玉雕阴刻纹饰的顶峰之作,在跳刀的连接方面不是那么圆滑,但总体方面这些阴刻线的刻工还是不错的,刻线总体婉转自如、有一定的功力。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