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古人的琢石技术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10-7-26 15:14:27  □ 刘克亮

▲图1

▲图2

  金坛三星村遗址,距今已有5500至6500年,其年代相当于马家浜和北阴阳营文化。这个遗址中出土的两件石钺证明了石钺是由石斧演变而来的。另外,由于石钺做工精致、配饰讲究并且没有使用痕迹,说明当时的石钺已作为一种礼器存在了,同时也说明,三星村先民在对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已进入了对图腾崇拜的阶段。
  图1是三星村出土的钺镦,钺镦的外部特征及加工工艺:
  1.形制。呈扁平喇叭口状
  2.纹饰。纹饰为鸱枭的面部(图2所示)。纹饰古拙传神,乍看不易分辨,定睛凝视,鸱枭脸面活现于心中,且过目不忘,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钺镦竖中心线的底部,左右减底阳出3个大小相套的圆圈,圆圈中间的圆孔代表鸱枭瞳孔,内第一个圆圈代表鸱枭黑色眼球,内第二个圆圈代表鸱枭黄色眼球,最外圆圈代表鸱枭黑色眼睑。最外圆圈水平中心处,左圆圈右端,右圆圈左端切线朝下各琢磨出一道凹槽,几乎接近左右最外圆圈底部水平切线的一道凹槽。左圆圈右端和右圆圈左端朝下的这两道切线凹槽底端之间,琢磨出左右两道上扬的抛物线状凹槽,直至钺镦左右两端中部偏下位置。这道上扬的抛物线凹槽与最外圆圈凹槽之间表现出的凸出台面,其上部代表放射状鸱枭的眉羽,下部则代表鸱枭的锐喙。左右眉羽的顶部各琢磨出一道向上的宽凹槽直至钺镦顶部的一道圈凹槽(玹纹),这两道宽凹槽分别代表鸱枭放射状的左右耳羽,左右耳羽中间凸出的平台代表鸱枭的前额,耳羽两侧各出一个带孔的圆圈以代表鸱枭的耳朵和耳孔。代表前额的凸台上的孔是一个固定孔,用于与钺柄固定之用。
  3.色泽。褐色,光滑面有光泽显现。
  4.沁色。表面没有明显的沁色反映,但是包浆厚道,有古朴沧桑感。
  5.材质。石质。
  6.功能。作为石钺的配饰。
  7.做工。古朴典雅,拙中见巧。从这件钺镦的加工工艺分析,良渚古人共采用了5种加工工艺:钻孔,掏孔钻,琢,磨,抛光。
  1.钻孔。钺镦上有5个孔:代表瞳孔的2个孔,代表耳孔的2个孔以及用于固定的1个孔。从这5个孔的规矩程度,如孔圆的规整、孔壁的光滑和垂直、孔径的大小(小的孔径约2mm,估计值)等可以断定当时的古人已经利用钻具来加工这件钺镦了。这种钻具最初的雏形,估计就是一根竹棒,用手搓动竹棒来回转动,竹棒的底端顶住被钻孔处,在竹棒与被钻孔处间是用石英或其它耐磨材料加工而成的研磨砂,竹棒转动的同时,带动研磨砂在被钻孔处上做圆周划动,达到钻出孔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搓钻具,效率低、不好定位、孔径难以规矩。
  这种手搓钻杆钻孔的方法,在我国50、60年代仍被聚缸锅的手艺人沿用着。不同的是聚缸锅的手艺人所用的钻头是金刚石钻头。
  从这5个孔加工的规矩和精良程度判断,这种用手搓动竹棒在这么坚硬的石头上钻出如此规矩和精良的孔实属不易,估计不太可能。
  那么,要想加工出如此规矩精良的孔,古人至少得使用相对好定位的一种钻具,这种钻具比较好地解决了手搓钻孔不易定位这一缺陷。由于采用了拉杆通过兽皮绳索来带动钻杆转动,转速得以提高。同时加工者也可腾出一只手用于钻杆顶端,以起到向钻杆使力和对钻孔的定位作用,这样既提高了钻杆带动研磨砂对被钻处产生的摩擦力,也提高了钻孔位置的准确性。
  2.掏孔钻。代表鸱枭左右眼睛和眼睑的6道圆圈凹槽和代表左右耳朵的2道圆圈凹槽,均由掏孔钻钻出。这种掏孔钻与上述定位好的钻具相同,不同的是,钻杆底部采用空心竹竿并附加了一个定位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钻出大孔的效率,且钻出的孔规矩,定位性也好。从代表鸱枭左右眼睛和眼睑的6道圆圈凹槽的加工精度以及形位公差分析,只有采用定位比较好的钻具钻出的圆圈凹槽,才能达到这种精良程度和公差要求。代表鸱枭眼球和眼睑的6道圆圈凹槽,其圆圈规整、凹槽宽度等距、凹槽壁垂直滑道、凹槽与凹槽之间的槽距一致,充分说明当时所使用的这种钻机的精良程度。估计古人是先钻出圆圈凹槽的中心孔,然后以这个中心孔作为定位孔再依次加工其它3个圆圈凹槽。(待续)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