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中国历史上的顶级谜团——汉代黄金消失之谜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10-7-26 15:15:20  宝玉石周刊
      (接25期) 其三,认为大量黄金被埋于地下。
      唐任伍在《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占有并窖藏。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董卓“筑坞于眉,高厚七尺,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两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物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考察。
      其四,认为当时所说的黄金其实是黄铜。有学者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的开采量和对外贸易来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黄金来。人们惯以“金”来称呼钱财,这就很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而后人不察,竟以为是真正的“黄金”。
      上述四种说法,各有道理和根据,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呢?
      说是东汉黄金用于佛寺塑像涂金,当然有道理。佛事用金的确惊人,问题是,佛事勃兴不是在东汉而是在南北朝,东汉时佛教刚传入不久,还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寺庙使用黄金,用量也微乎其微,它不能成为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的主要原因。
      说是对外贸易入超导致黄金流失,事实上也缺乏根据。因为当时中国是商品输出国,大量丝绸输向西方,应该换回大量黄金才是。封建统治者虽然为满足自己的奢侈需要,有时也用黄金向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并不常见,黄金用量不会很大。
      至于说西汉黄金是黄铜,也缺乏有力的根据。因为汉代时,金、铜的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铜称为金的例子,也无“黄铜”之称。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秦汉时代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称为“铢”或直接称“钱”,西汉时金与铜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还有说西汉黄金被深埋或遗忘于地下。的确,中国人有窖藏金银珍宝的习惯,但一部分黄金消失于地下还可以理解,而绝大多数黄金都随葬和遗忘于地下则难以说得通。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黄金贮藏,贮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应该留有线索的,绝不会在一场战争过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富所在。说因厚葬而随葬了大量黄金也说不通,事实上,许多厚葬的墓自埋葬之日起就成了盗墓专业户的目标,总会被掘墓贼发掘出来又流通于世。另外,埋葬于地下的并不限于黄金,还有银、铜等种种珍宝,为何单单是黄金奇迹般地没有了呢?而黄金本身是不会被风化或氧化的。
      如此说来,西汉时的巨量黄金为什么突然消失这个谜团并没有真正解开,仍需史学研究者去辛勤探索。(完)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