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当代中国玉雕大师“读玉会”南阳举行
珠宝资讯 加入时间:2013-5-6 15:47:25 □ 周慧民
本报讯 4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在南阳举行。来自北京、南京、扬州、新疆、湖南、岫岩及南阳等地的8位中国玉雕大师汇聚在一起,以“读玉”的形式对首届“玉华奖”参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玉雕工艺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近百位南阳玉雕从业者听大师论道解惑。中宝协副会长、副秘书长史洪岳主持了会议。
张克钊、张清雷等大师认为,一些参赛的山子雕作品,老面孔偏多,作品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认为山子雕不仅仅是单纯的做工与俏色,不能只满足于一种风格、对一种题材的设计,不能盲从,生搬硬套。应该勇于创新,要体现出创作者的思想。这种思想所涵盖的内容应是内容、情节、气韵、章法,观赏这些有文化气息的作品,如吟诗作画般的享受。
刘月川、郑继、樊军民等大师分别指出,有些参赛作品没有脱离繁琐,看上去满眼都是工,整件作品犹如是用工艺堆砌出来的,空间太小,因此意境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玉雕作品与中国画一样,要疏密得当,“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留白之处往往能激起欣赏者的无尽审美感受。同时设计和雕琢作品,应尽量合理地充分利用原材料,不要随意浪费。现在很多玉石原料都很贵,如能保持其完整性,才能使作品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艺术效果。
史洪岳在最后发言时表示,要读懂玉,能够读懂这块石头的“性”:它是柔性、是刚性,是水性,是干性,是人性、野性,还是草性,你要了解它内在的特点。了解它的特点的目的,是要能够让人的思想能够在这块石头上面得以尽情的发挥,所以我们要把玉的玉性读明白,然后再去设计。设计不是简单的从书本上抄一个或复制一个,如果只是抄或复制,那么工艺再好、技术再熟练,也只是一个工匠;如果能读懂玉,讲出内涵,启发别人与之沟通、带徒弟,可以称之为师傅;如果有自己的思想,开阔的艺术视野、丰厚的知识底蕴,任意的一块石料都能成为其思想和智慧驰骋的一个舞台,这就是大师。
关键字
珠宝资讯
相关文章
【网友投稿】
【论坛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站导航:
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诚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网站地图
|
网上书城
|
联系我们
|
网友投稿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
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
昌龙网络
(
B2B
库
)